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37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878篇
综合类   79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秦巴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环法及对比分析法对秦巴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入渗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条对比小流域中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均呈现出草地>林地>沟台地>坡耕地>梯田>荒地的变化规律,且已治理流域土壤入渗能力较未治理流域相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入渗能力有所增大。这主要与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土壤容重、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孔隙度等影响土壤入渗的因素发生了明显改变有关,梯田等工程措施对土壤稳渗速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由此说明,大规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并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是导致流域洪水过程及径流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2.
该文根据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工作的实践,系统探讨了发展小流域经济这一水土保持的热点,认为发展小流域经济将会对增强水土保持内在活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目前也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时机已趋成熟,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在转变观念,资源配置,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搞好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973.
<正>户包小流域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水土流失治理和资源开发中来,是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巩固已有治理成果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974.
975.
大凌河流域是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层次分析,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尖山子小流域生产用地的9种土地类型单元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分为5级,并对该5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同类型区小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6.
介绍了在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玉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初设中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软件Ar cView进行了流域空间分析、获取水保初计数据、绘制和打印所需图版以及系统演示的应用方法 ,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水土保持体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77.
以观音寺小流域为例,通过高密度采样,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公式计算了可蚀性K值,并运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方法生成了研究区的K值分布图。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存在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系数达39.94%。因此,定量监测、评价流域水土流失时,K值的这种空间变异性不能忽略。对不同采样密度下K值空间估值精度的评价表明,当采样点数目均匀地减少一半时,即4个/km2的样点密度下,K值估计误差仍然可以控制在25%以内。  相似文献   
978.
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特有生态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立足于多年田间定位观测和模式运营跟踪,以微小流域为单元设计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适合库区农业发展的坡地与低山平坝地果草收与种养(FPH—PB)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并从供需层面设计模式运行机制。与库区传统CK模式和广泛耕作的单纯果园模式对比,FPH—PB模式达到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在水土流失减小效应上,该模式可有效控制地表径流产流量并降低土壤侵蚀,最终减少入江泥沙含量;模式宏观运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进行技术开发和指导,面向以公司企业为媒介的加工增殖环节及直接消费层面,以实时的科技和市场信号注入农产品产供销过程中,实现库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79.
中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分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耗散结构为指导,配置了水保林体系的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在调节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净效益和净现值均在1000万左右,效益费用比大于5,实际投资回收期为1.6年,内部收益为184.37%,从整个流域来看,生态系统已由恶性循环转入良性循环,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功能基本完善,但中沟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目前还没有达到优质状态,其限制因子主要是经济效益,只要注重经济开发,其经济效益就会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980.
开矿对小流域水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