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389篇
基础科学   1344篇
  673篇
综合类   112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Abstract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wood procurement in Russia i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and applied to the Leningrad region. Wood from thinnings, logging residues, non-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residues from sawmilling are considered as sources for energy production. Energy wood available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2004 actual cut, is approximately 4 million m3. Nearly 86% of this is non-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felling residues, and 14% is by-products from sawmilling. Almost two-thirds of the non-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felling residues are in cutting areas and one-third is in central processing yards. Deciduous tree species (birch and aspen) dominate in energy wood, representing about 65% of the total amount of felling residues and non-industrial wood. It is possible to intensify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reby also to increase the use of wood in energy production. The total amount could be 54% higher if the allowable cut was fully utilized and 124% higher if thinnings were also utilized completely. There are, however, significant intraregional differences, as the current rate of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vari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82.
以江铜瓮福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年硫酸厂房工程为例,在强夯法处理地基沉降时,对强夯后计算的最终沉降量与实际平均沉降存在的差异提出问题。通过反算,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为今后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一种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过程、规律和机理是土壤溶质运移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目的是对模拟非饱和介质中水分和溶质迁移的二维数值模型SWMS-2D进行研究和验证。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溶解氮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将硝态氮视为土壤溶质,考虑其根系吸收、生物固持、吸附、解吸、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土壤表面即上边界条件用大气边界条件描述,下边界条件定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在田间条件下对模型作了检验。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考虑现有森林各龄级的蓄积及其连年生长率的两个前提下,对能保证永续利用的最大收获量求算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结为非线性目标规划问题,但在编制电算程序时,由于用的是从高龄级到低龄级的试算循环比较法,因而比非线性目标规划程序简短得多,电算时所占的内存空间和耗费的机时也少得多。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介绍编制的BASIC程序,能承担线路中线测量各种曲线的计算工作,能进行多次快速拟定曲线半径,从而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半径,能显示线路中线测量各曲线计算需要的数据和曲线里程桩号,并且可以重复显示有关数据,避免了重新输入变量的麻烦。使用该软件进行林区公路中线测量计算,其操作简便,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工效高。  相似文献   
86.
鄂尔多斯高原外流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外流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建立了理想数值模型.采用控制性数值试验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稳定流分析、无第四系稳定流分析、参数灵敏度分析,对在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外流区开采地下水资源中的井位、过滤器顶部埋深、过滤器合理长度、开采目的层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外流区宜采用中段悬挂式非完整井远离河流单一开采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同时指出控制性数值试验方法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乃至地下水科学领域,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7.
渐变体作为衔接不同断面形式的过渡段,被广泛地用于输水建筑物工程中,但其土方计算目前没有统一科学的计算方法.为此,本文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渐变段形式,并通过对断面函数数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妹到了常见渐变体任一断面面积函教为二次抛物线.因此,可通过起始断面面积,终止断面面积和中断面面积唯一确定任一断面面积函数,并将该函数沿渐变体长度方向积分,推导出渐变段土方计算的精确、通用计算公式.计算实例表明计算过程简单、误差小,概念清晰,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8.
利用MM5模式对2001年4月8~9日的双急流型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沙尘暴过程中有强的西风动量下传,动量下传主要由北支急流完成;在沙尘暴发展旺盛阶段,南、北两支急流低层的南风和北风分量之间产生的辐散促进了高层动量下传,而高层南北两支急流南风分量的加强和贯通引导南方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抑制了沙尘暴的发展.南北两支急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该次沙尘暴的重要原因,北支急流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南支急流有间接的影响.250 hPa两支MPV1正的大值位涡区与南、北两支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沙尘暴区域前部,对流层高层存在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89.
依据历史水文数据和区域水资源现状,阐述了20世纪以来天津市湿地萎缩的趋势和成因,论述了该地区进行汛期洪水资源存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施境内区域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建设南北水系沟通工程引北部富余雨洪水南调入北大港水库,是天津市洪水资源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和松弛算法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对西线调水工程拟建路线和30 m3/s和50 m3/s两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线路可以实现自流调水,调水过程平稳且线路沿程控制水位较低。分析工程实施对环境影响,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合理选择调水时机、及时修复施工所占用土地等措施,可减弱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0.
铁路油罐车清洗时油气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松圣  周明来 《油气储运》1999,18(11):13-15
应用移动式清洗设备清洗铁路油罐之前进行通风换气十分必要,分析了铁路油罐车有/无残存油品两种情况下的通风换气过程,推导了在这两种情况下油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其计算结果对铁罐车清洗确定换气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