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96篇
  168篇
综合类   617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Due to taxonomic positions and special living environments, marine organisms produce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t possess uniqu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review is devoted to recently isolated and/or earlier described marine compounds with potential or established cancer preventive activities, their biological source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ir ac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uman health and nutrition. The review covers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2003–2013 years and focuses on findings of the last 2 years.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对涉及的要素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为提高工程建设期绿色安全施工水平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从3个维度共选取了8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构建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安徽省绩溪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表明该电站在建设期水土流失风险灾害等级为3级,属一般安全等级。结合该工程建设期的实情,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风险等级。采用该方法评价风险等级为3级及以下的工程,可在确保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按照要求落实建设的基础上,增强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水平。应重点关注建设期弃渣堆置不合规及取弃土过程中的潜在土壤流失量,防微杜渐,避免水土流失及其次生灾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巴西橡胶树树干树皮中的次生乳管是天然橡胶合成和贮存的主要组织,次生乳管列的多少与胶乳产量密切正相关。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是当前获得天然橡胶的唯一途径,而割胶伤害能诱导次生乳管分化。采用碘-溴染色方法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预割前后1981’IRRDB野生种质成龄树的树皮结构,对不同种质预割前后黄皮层和水囊皮区域的乳管列进行统计,并分析新分化的次生乳管列。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85份8年生野生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乳管分化能力普遍较弱,黄皮层和水囊皮中成列的次生乳管数量均较少,2个部位合计乳管列数普遍低于8列。预割后不同种质水囊皮中次生乳管列数普遍增多,但黄皮层尚无明显变化。根据伤害诱导分化新的次生乳管列数的多少,将预割诱导乳管分化的能力由低到高分为1、2、3级,分别对应于新分化乳管列数为少于2列、2~3列(含2列)、3~4列(含3列)。在85份种质中,对应1级57份、2级23份、3级5份的种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7.06%、27.06%、5.88%,可见,诱导分化次生乳管能力强的种质占比较低,大部分种质为1、2级乳管分化,3级分化能力的种质极少。被诱导新分化次生乳管的能力与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化能力有关,尤其是高乳管分化能力的种质通常在自然条件下也有较强的分化乳管的能力。通过预割判断乳管分化能力不仅为野生种质鉴定和评价奠定基础,也为橡胶树高产育种以及早熟、晚熟品种的早期预测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4.
Zinc (Zn) is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anthocyanin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compound generally produced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both have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Rice is a staple food crop for mos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purple rice is well known as a natural source of Zn and anthocyanins, but their stability depends upon many factor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Zn and anthocyanin compounds in purple rice grains via Zn and nitrogen (N) management during cultivation. Variation in grain Zn concentration and anthocyanin compounds is found among purple rice varieties, thus presenting a challenge for breeding programs aiming at high grain Zn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a high-efficiency vector system comprising two regulatory genes and six structural anthocyanin-related genes driven by endosperm-specific promoters to engineer purple endosperm rice that can provide new high-anthocyanin varieties. Grain Zn and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s in rice can also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during cultivation, e.g., light, temperature, soil salinity and nutrient (fertilizer) management. Applying N and Zn fertilizer i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Zn absorption, uptake, transport and remobilization to promote grain Zn accumulation in rice, while N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anthocyanin synthesis by promoting its biosynthesis pathway via the use of phenylalanine as a precursor. In summary,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both grain Zn and anthocyanin in purple rice by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Zn and N fertilizers during cultivation for specific varieties.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比较台农1号芒果“一年两熟”栽培过程中一次花和二次花的形态特性,对其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花序长度、花朵直径、两性花比率、花粉活性、花粉量及花粉形态、大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花序平均长度分别为30.74cm和20.67cm;一次花和二次花的直径平均长度分别为7.30mm和6.55mm;一次花和二次花的两性花比率较低,一次花的两性花比率为20.06%,二花的两性花比率为28.79%;一次花的花粉活性比二次花的花粉活性高,一次花的花粉活性为12.90%,二次花的花粉活性为7.63%;一次花的每花花药含花粉量为500个,二次花的每花花药含花粉量为333个;台农1号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花粉形态可分为长椭圆形花粉、椭圆形花粉、近圆形花粉和不规则形花粉4个类型。  相似文献   
76.
陈珣  杨镇  肖军  丑静  龚娜  王娜  王红  肇莹  杨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86-4287
从辽宁省西北地区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No015号和No016号两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液体培养,从第5天开始,连续13d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干物质重的测量.结果表明,液体培养10 d为两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次生林为对象,对土壤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中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都有递减的趋势。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阔叶次生林土壤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在2种碳水化合物提取方式下,热水(100℃)提取的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常温(25℃)提取的( p<0.05),且都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降低。浸提液在波长254 nm和280 nm下的吸收值与相应提取的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三尖杉内生真菌S1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三尖杉内生真菌S19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测试菌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菌株 S19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呋喃-3-羧酸(1)、麦角甾醇(2)、β-谷甾醇(3)、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胶霉毒素(5)和丁二酸(6)。黄曲霉(S19)可以大量产生5-羟甲基呋喃-3-羧酸(1)。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较好,其 MIC 值为15.6μg/mL;化合物5对测试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9.
不同林龄云南松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次生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分配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为云南松林养分利用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各林龄林地中各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根取样,灌木分叶、枝、根取样,草本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全部取样,同种植物的相同器官取混合样品,所有样品取回后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云南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P较低。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192.00,930.95和2 357.36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0.70%,66.84%和98.82%,林下植被层所占比例依次为22.97%,7.53%,0.43%,地表现存凋落物所占比例依次为7.0%,26.98%和0.80%。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均以N积累量最多,P最少。云南松N与P含量比随着林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的总量分别为8.38,8.52和7.68kg,其中对N的利用效率最低,P最高。【结论】不同林龄云南松对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均较高,所以从营养元素利用效率来分析,云南松林不会因过度消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说明云南松有耐贫瘠、适应性强、适合荒山造林等特点。  相似文献   
80.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