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34篇
  159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325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12.
番鸭在南京地区进行冬、夏两批饲养,均有较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冬、夏两 批饲养的番鸭只平均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与冬季的料重比分别为1:2.62和1: 3.07,冬季饲养的鸭子饲料利用率低,料重比大于夏季。冬季在塑料大棚中饲养番鸭精饲料减 少1/3,添加青粗饲料能达到同样的增重效果。温度与增重无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番鸭的增 重呈负相关(P<0.01)。鸭舍内平均温度在11.05℃-30.93℃之间,相对湿度在76.28%以 下,番鸭能正常生长发育。环境温度在9.8℃以下,番鸭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相 对湿度在77%以上,其增重受到影响。特别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严重地影响番鸭的生长。在 相同的饲养期内,周平均温度9.8℃,平均相对湿度91%,番鸭周平均增重22 g,周平均温度 27.42℃,平均相对湿度71.29%,番鸭周平均增重355 g,相差333 g(P<0.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育成群各月死亡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冬季低温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死亡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夏季高温的影响。冬季低温对保育群的死亡率影响最大,而对育成群几乎没有影响。夏季高温对不同猪群的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不同猪群对温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及持续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在浙江双季稻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滞育越冬。春季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1代致害种群;夏季1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秋季2代成虫羽化后,大部分迁飞山上草地越冬。  相似文献   
15.
白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87 个白菜品种, 于春夏和秋冬两生长季节在镉(Cd) 污染土壤中进行植株地上部Cd 积累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且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6.
自交系9804和9909杂交配制成杂交一代干椒,植株生长旺盛,座果力强,较抗病毒病和疫病,果实指形,纵长17~19cm,横径1.2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单果重8.3g,味辣,品质佳,中熟品种,从定植到采收55d(天),一般每667m^2产1500~1900kg。  相似文献   
17.
华北驼绒藜雨季移栽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不同季节移栽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系列研究之一。干旱区春季生态建植有补水之苦,雨季移栽表明,不需坐水或补水,成活率可高达60%,浸根可提高成活率至90%;说明雨季移栽是可行的。移栽植株数日内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脯氨酸含量骤然升高,含量恢复过程则较缓慢,说明移栽使植株突然损伤,但终能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欧洲卫矛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接穗粗度、嫁接季节和嫁接方法、嫁接切口绑扎方式不同处理对欧洲卫矛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欧洲卫矛嫁接的最佳接穗粗度为0.55~0.60 cm,成活率可达83.84%;嫁接最佳季节为秋季,最佳嫁接方式为切接,秋季切接是最好的嫁接处理组合,成活率达到87.88%;用塑料薄膜绑扎切口后再用塑料袋罩住嫁接切口的欧洲卫矛嫁接成活率为83.95%,高于其他绑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圣安德瑞斯、波特拉和蒙特瑞3种四季草莓为材料,在茂县进行夏季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果实内、外在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圣安德瑞斯的长势最好;圣安德瑞斯的果实虽然大而重但糖酸比较低,口感较差,风味偏酸,蒙特瑞的固酸比最高,风味最好; 3个品种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波特拉。结论:在茂县及相应高原区域栽培条件下,蒙特瑞的综合适应性最佳。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 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_2O_5和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_2O_5和K_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 N、P_2O_5和K_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