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林业   540篇
农学   486篇
基础科学   587篇
  757篇
综合类   1604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23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0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以品质优良、较好、较差的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优质籼稻品种花后单株叶片和茎鞘干物质量大,花后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转运速率较对照高,但茎鞘的花后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质量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启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质量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质量大、花后运转率高可能是优质水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2.
于2008年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广州市叶菜田杂草群落年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计发现60种杂草,属23科,45属。春季杂草群落为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繁缕(stellaria media)+腋花蓼(Echinochloa colonum)为主;夏季以马齿苋+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为主;秋季以马齿苋+凹头苋+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为主;冬季以腋花蓼+繁缕+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为主。通过计算杂草的优势度得出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为马齿苋、繁缕、腋花蓼、酸模叶蓼、凹头苋、碎米莎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光头稗、小藜(Cardamine hirsuta)等10种。其中,马齿苋、凹头苋、碎米莎草在春夏秋季为优势杂草;马唐在夏秋冬为优势杂草;光头稗、牛筋草为春秋季优势杂草;繁缕、腋花蓼、酸模叶蓼、小藜为冬春季优势杂草。  相似文献   
903.
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课题组设计发明的微波干燥湿天然橡胶物料设备,对微生物凝固湿天然橡胶进行物料表面温度分别为358、373、388、403 K的微波干燥试验,干燥时间均为15 min,每4 s获取一组干燥过程相关数据,测试分析湿天然橡胶(微生物凝固)的微波干燥失水特性,并建立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湿天然橡胶含水率下降越快;快速干燥阶段为物料干燥的主要失水阶段;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由多项式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904.
在遥感图像软件ERDAS Imagine8.5/ArcviewGIS3.2的支持下,以福建省南山风景区两个时期(1988、2004年)的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影像进行配准、图像判读、目视解译和矢量化处理,得出各个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 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研究景区各景观类型变化均较明显且复杂,达到稳定状态时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分别为4.1504(茶园)、400.3525(荒山荒地)、1395.1679(建筑)、94.8203(柳杉)、49.1661(毛竹)、337.777 5(农田)、61.2980(杉木×马尾松)、380.2391(水体)、299.4662(松杂)、173.9969(阔叶树)hm2.其中,茶园、荒山荒地、柳杉、毛竹等景观类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直至达到稳定状态;松杂景观仅在2018年前略有上升,随后即发生下降;建筑景观、水体面积比例始终处于上升状态;农田、杉木x马尾松和阔叶林景观则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由于建筑面积将大量增加,而森林景观面积则减少,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应该从景观和生态角度出发对各景观斑块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905.
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微生物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离培养技术法研究了金阿普隆、多克福、菌克毒克和适乐时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根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上述5类微生物的数量均有一定影响。使用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真菌先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后产生微弱抑制作用,最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处理前期,对根际细菌以抑制为主,处理51 d时,4种种衣剂对根际细菌均产生促进作用,试验后期,处理组的根际细菌恢复到正常水平;4种种衣剂处理22 d时大豆根际放线菌增加988%~1 320%,处理29,36,43,51 d时均影响较小,后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豆根际固氮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处理前期大豆根瘤数量减少,后期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06.
利用分别来源于窄叶青8号(ZYQ8)和京系17(JX17)及春江06(CJ06)和台中本地1号(TNI)2个组合的DH群体(分别称为DH-1和DH-2群体),采用非条件及发育QTL分析方法研究水稻茎蘖消长的遗传控制.其中,DH-1群体定位到条件与非条件QTL共44个,分布于第3、12染色体以外的其他10条染色体上;DH-2群体定位到条件和非条件QTL共70个,分布于第7染色体外其他11条染色体上.通过全基因组比较QTL定位,在2个群体间共确定了10对26个处于相似物理位置的QTL位点,其中有6对14个位点均在相同时期内被检测到,很可能包含有控制茎蘖数的主效数量基因,这些QTL位点在显著性、效应值和贡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对其基因本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7.
针对企业应用系统扩展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面向方面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AOP)技术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基于AOP的重构方法。与传统面向对象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代码分散与代码纠缠等问题,在降低模块间耦合度,提高模块复用性和系统可扩展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对网通员工考量激励系统的重构,给出了基于.Net平台的AOP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08.
不同竹龄毛竹增强相的动态热机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检测不同竹龄的毛竹,实验证明:在常温条件下,毛竹竹青的刚性随毛竹竹龄的增加而增加,当毛竹到了一定竹龄后,其竹青的刚性渐渐趋于稳定。一般5~6年生的成熟毛竹的竹青部分的常温存储模量位于1010Pa(10GPa)数量级以上,一般能满足做为风力发电叶片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材料的使用。因此,最佳的风力发电叶片复合材料增强相材料是5~6年生的成熟毛竹。  相似文献   
909.
One 50 m × 50 m standard plot was sampled in a natural forest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Awati County, situated at the edge of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a contiguous grid quadrate method. By means of a test of variance/mean value ratio, aggregation intensity index and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mode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dynamics of primary populations in P. euphratica fores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dominant arbor populations conformed to clumped distribution.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of the P. euphratica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 pruinosa popul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companion plant populations in the shrub layer also conformed to clump type, though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of Tamarix chinensis was higher. In the herb laye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and Asparagus persicus conformed respectively to a clumped pattern and a random pattern. The results of a Taylor power method test and Iwao’s regression model also verified that both P. euphratica and P. pruinosa populations belong to a clumped pattern.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 pruinosa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ll belonged to a clum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dropped gradually along with age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 euphratica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changed from random type to clumped type, and further to random type. Th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related not only to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pecies in the communities in the light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 among the populations, but we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bitats in which the species lived i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2007, 27(2): 1–5 [译自: 西南林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910.
桤木人工林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