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320篇
  578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娄亚桦  王玲秀  邵帅 《草地学报》2022,30(5):1290-1295
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广泛分布于新疆北部,适时萌发,有助于缓解春季饲草短缺。为探究氮沉降和收获期对秋萌东方旱麦草生长与饲用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方式,设置0 kg·ha-1·a-1,30 kg·ha-1·a-1,60 kg·ha-1·a-13个氮添加处理和2个收获时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析不同处理下秋萌东方旱麦草生长指标和饲用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30 kg·ha-1·a-1,60 kg·ha-1·a-1氮添加条件下,秋萌东方旱麦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茎粗、平均地上鲜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0 kg·ha-1·a-1;同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与第一收获期相比,第二收获期东方旱麦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中、酸性洗涤纤维与粗脂肪含量升高,平均地上生物量无差异。综合考虑东方旱麦草秋萌株的生长与饲用品质,在第一收获期(拔节孕穗期)和60 kg·ha-1·a-1氮添加下可获得最优饲草,但30 kg·ha-1·a-1较低水平氮沉降也能显著提升其生产力与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不同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组织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探究lncRNA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机制的关系,为揭示绵羊尾脂沉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地方绵羊巴什拜羊(肥尾型)和野生盘羊×巴什拜羊杂交二代(小尾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个群体尾部脂肪组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lncRNA并预测靶基因,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转录组测序的表达结果。【结果】 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出728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270个表达下调,458个表达上调;通过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到634个靶基因参与疾病、免疫、蛋白修饰、细胞代谢等相关功能分类,共涉及76条信号通路,部分lncRNA介导的靶基因SCD、GPAM、THRSP、FASN等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相同。【结论】 lncRNA在绵羊脂尾进化中对尾部脂肪沉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从lncRNA的角度分析绵羊脂肪沉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year 1989, a methodical approach should be introduced, which—based on the modelled total deposition rates—enables us to characterise the input situation of forest monitoring plots and to delimit load areas in Germany. In 1989, the deposition situation in nearly 1,800 forest monitoring sites (BZE/extensive Soil Condition Inventory) in Germany could be explained by four factors (or three, excluding sea salt impact) with the help of a factor analysis. The factor values were grouped into six deposition types with typical compounds and regional patterns. The classified input rates of the soil inventory plots 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stress situation and deposition changes in German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tistical approach on the level of Brandenburg clarifies the special local input situation. Due to the special combination of deposed elements, the sources of emissions can be characterised as well. When the soil inventory is repeated, a project planned for 2006,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homogenous areas for stratified data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55.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肖辉林 《林业科学》2001,37(4):111-116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 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将加增NH4^ 的硝化和NO^-的淋失,加速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有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从植物多样性恢复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治理流动沙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正蓝旗科技支撑示范区的人工模拟飞播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区中的扁蓿豆、冷蒿、冰草等10种植物的重要值均大于对照区;二裂委陵菜、苔草、虫实等10种植物重要值均小于对照区;物种丰富度指数大于对照样地,Alatalo均匀度指数小于对照样地,而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样地;1年生草本植物种的重要值低于对照区,而多年生草本植物明显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57.
The root parameters of forest trees can be indicators of a changing environment. We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root studies with regard to the effects of acidifying pollutants, especially soil acidification and aluminum toxicity, on various root parameters of Japanese forest trees under experimentally controlled conditions. All root parameters such as biomass, morpholog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hysiology can be regarded as indicators, because,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oot responses occur prior to the responses in the aboveground parts.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conditions of forest site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are better indicators of soil acidification and Al stress than the biomass and morphological response.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s the Ca/Al molar ratio in roots of Japanese tree species. In order to predict and detect the initial effects of soil acidification, we postulate that the specific root response to the Ca/Al molar ratio of tree roo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arameter for use in long-term forest monitoring sites.  相似文献   
58.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够与绝大多数植物共生并广泛存在的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养分吸收以及抗逆性等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针对氮沉降对植物-丛枝菌根共生体影响的研究往往被忽视。基于此,笔者从氮沉降对菌根侵染特性、菌根多样性、菌根对宿主植物生长发育、氮代谢、磷吸收以及对宿主植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旨为菌根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解决精准施肥过程中变比配肥施肥机械搅拌掺混效率低、掺混均匀度一致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二次碰撞掺混锥形体的四槽轮变比配肥器,可根据4种肥料的需肥量控制4个槽轮以不同转速排肥,二次碰撞掺混腔实现变比配肥的非机械搅拌均匀掺混。测定了4种肥料颗粒的物料特性及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破碎力和粘附力。采用离散元法,选用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分析4种肥料排料运动和碰撞掺混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发现槽轮转速在20~80 r/min范围内时,转速对掺混偏离度标准差影响不显著,四槽轮变比配肥器可以实现变比配肥均匀掺混;优化设计二次碰撞掺混锥形体在圆柱形掺混腔内最优高度为12.1 mm,在此高度下二次碰撞掺混锥形体锥角为57.9°。利用力链分析肥料颗粒在槽轮排肥器工作时受力分布,解算4种肥料颗粒所受到的挤压力均小于其破碎力,变比配肥时不会造成肥料颗粒破碎。另外,利用高速摄影分析不同频率、振幅的振动对肥料颗粒碰撞掺混的影响,发现振动对碰撞掺混均匀度影响很小;进行变比配肥碰撞掺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配肥掺混均匀度基本一致,实现了多种肥料的变比配肥和非机械搅拌均匀掺混。  相似文献   
60.
为深入研究静电场对基面液滴蒸发的作用,结合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电场对基面液滴的变形作用和对液滴内部流动模式和速率的影响,以及电场对液滴在上述两方面的影响与液滴蒸发的关系,分析了电场对基面上液滴蒸发过程的强化作用,对有关基面液滴在电场下蒸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根据前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电场对基面液滴蒸发强化作用的基本机制:电场能够使基面液滴的表面电荷分布和形貌特征发生变化,发生电润湿现象,同时改变液滴的内部流动形态,提高液滴的内部流动速率,从而从两方面强化液滴界面处的热交换,促进液滴的蒸发传质.同时,简要评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关于电场强化基面液滴蒸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为高热流密度表面的静电雾化冷却技术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