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64篇
  101篇
综合类   61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3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以源自北欧的不耐热品种荷斯坦牛作为我国主要的奶用品种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其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其热应激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南方农区热应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2.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g/d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试验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泌乳期的进程,试验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均相应下降;但添加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后,采食量和泌乳量的下降较对照组缓慢,试验同期奶牛的采食量较对照组高,试验第50d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06%,乳脂率提高0.65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提高35.16%和9.03%;乳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牛奶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3.
试验系统探讨了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方法。结果表明: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FSH(促卵泡素:0.1ng/mL)和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0.01IU/mL)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显著,但2组间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在成熟液中添加0、10、30、50、70ng/mL或90ng/mL的EGF(表皮生长因子),50ng/mLEGF组的分裂率达到84.90%,囊胚率达到30.20%,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分别使用以TCM-199和NCSU-23为基础液的成熟液来成熟培养猪卵母细胞,NCSU-23组的分裂率,成熟率和囊胚率均高于TCM-199组。使用离子酶素激活方法和电激活方法进行对比,离子酶素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效果好,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4.
奶牛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黑龙江垦区奶牛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PMDSS)的设计思想和构建方法,介绍了CPMDSS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及人一机交互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实现途径,为CPMDSS的实施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为探讨夏季缓解奶牛热应激喷淋水滴粒径对降温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实验测试了3种平均喷淋水滴粒径(0.829、0.947、1.127 mm)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实验中利用热像仪采集奶牛体表温度,同时测定呼吸频率、直肠温度生理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erkel焓差理论分析计算奶牛喷淋降温换热量。结果表明,喷淋过程中,3种粒径(0.829、0.947、1.127 mm)在奶牛脖颈区域平均降温为0.7、1.1、0.9℃,腹部区域平均降温为0.7、1.4、1.5℃,平均呼吸频率分别降低0.6、4.2、2.1次/min;喷淋结束后,3种粒径在奶牛脖颈区域平均降温为0.2、0.4、0.6℃,腹部区域平均降温为0.1、0.5、0.6℃,平均呼吸频率降低-0.4、1.4、1.2次/min。喷淋前后奶牛直肠温度均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且平均喷淋水滴粒径0.947 mm和1.127 mm低于0.829 mm时的奶牛平均直肠温度。3种平均喷淋水滴粒径对应的奶牛单位时间换热量分别为417.4、469.9、430.4 W,其中0.947 mm平均喷淋水滴粒径下换热量最大。因此,平均喷淋水滴粒径0.947 mm更适用于夏季奶牛喷淋降温。  相似文献   
96.
文章介绍了挤奶频率对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健康与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不同辅料与菌剂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的辅料和菌剂处理, 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T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T3(牛粪+蘑菇菌渣+发酵菌剂)、T4(牛粪+玉米秸秆)、T5(牛粪+稻草)、T6(牛粪+蘑菇菌渣)、CK(牛粪不添加辅料和发酵菌剂)。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批次的水分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随堆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T1和 T2处理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天,加速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78.26%和76.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1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98.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d至产后56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d到产后第56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
Quarter foremilk samples were taken at 2–3 weekly intervals for several years in a experimental herd comprising about 45 cows. The samples were submitted to bacteriological analysis and somatic cell counting. The most prevalent quarter infections from 1982 to 1988 were by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15–20% of all the quarters sampled). Most of these (75.6%) persisted until drying-off Dry cow therapy eliminated 86.5% of these infections. Comparison of udder quarters within cows, involving 775 samples from pairs of non-infected quarters and quarters infected by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yielded geometric means of somatic cell counts of 210 000 and 420 000 cells/ml,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r=0.87) between the herd bulk milk somatic cell count (SCC) and its estimation from the quarter milk somatic cell count performed on the same day allowed u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quarters, according to their infection status, to the herd bulk milk SCC. Quarters infected by a major pathogen (8.5% of samples) gave rise to 46.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while quarters infected by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17.8% of samples) gave rise to 18.1%. Although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represented only a secondary source of somatic cells as compared to major pathogens, they were not a negligible source considering the threshold of 300 000 somatic cells advocated for herd milk of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系统方法对黑龙江垦区的奶牛生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垦区奶牛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划分了奶牛生产区域,进行了牛奶总产量主因素分析,预测了今后垦区生产发展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出垦区发展奶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