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636篇
林业   359篇
农学   562篇
基础科学   259篇
  596篇
综合类   2675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612篇
植物保护   4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91.
 以短枝型富士苹果‘龙富短枝’(Malus × domestica Borkh.‘Longfu Duanzhi’)枝条为试材, 采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克隆获得苹果赤霉素受体基因MdGID1a,GenBank 基因数据库的登录号 为JF516247。该基因编码区共1 035 bp,推测其编码345 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具有HSL 基因家族的保守氨基酸结构域HGG 和GXSXG,与其它植物赤霉素受体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启动 子序列包含植物激素和光等响应元件。实时定量qRT-PCR 分析表明,MdGID1a 在短枝型‘龙富短枝’和 普通型‘长富2 号’枝条不同生长阶段、在叶片、枝条、果实、花和叶芽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苹果赤霉素受体基因MdGID1a 在短枝型苹果枝条伸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湿地经过9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6.40%、79.09%和79.79%以上,COD、NH4+-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9.45、0.47mg.L-1和0.06mg.L-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仅为35.08%,通过补充甘蔗叶作为碳源,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本实验碳源投加量以1.62kg.m-3为宜,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5%,出水TN平均浓度从3.06mg.L-1降低至0.90mg.L-1。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Cd胁迫下绿豆(Phaseolus aureus)和箭舌豌豆(Vicia sativa)幼苗的生长,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岐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同工酶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C)以及Cd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00μmol.L-1Cd胁迫9d期间,随着Cd胁迫时间的延长,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主根的伸长量和其根系干重显著降低(P〈0.05),根表面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褐色,绿豆叶表面出现可见的褐色斑点;两种植物叶片的CAT、APX和SOD同工酶活性以及绿豆叶片的GR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两种植物叶的GPOD活性明显增加;在箭舌豌豆叶片中,GR活性随Cd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GSH先降后升;在绿豆叶片中,GSH和ASC随Cd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此同时,两种植物叶片中Cd的含量也随Cd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和箭舌豌豆相比,绿豆叶片中Cd含量增加更多。结果表明,箭舌豌豆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4.
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苹果渣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离苹果渣中的多酚物质,研究壳聚糖磁性材料对多酚物质提取的影响。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Fe3O4磁核,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并进行胺基化改性;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微球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磁性微球吸附分离苹果渣多酚的吸附条件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苹果渣多酚工艺参数对多酚吸附率有显著影响,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微球用量>摇床转速>吸附温度;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苹果渣多酚的工艺参数为:微球用量0.25g/mL,吸附温度45℃,摇床转速127r/min,吸附率可达81.58%。壳聚糖与Fe3O4磁性物质相结合,对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对多酚物质进行快速分离,解析后多酚得率可达78.73%。研究结果为磁性材料吸附分离多酚类物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应用纹理分析方法在线监测苹果冻干含水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果蔬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对果蔬物料含水率进行实时监测,可为冻干过程监控和优化提供依据。该文研究以冻干果蔬物料含水分图像纹理分析为技术手段,实现连续表达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率。试材选用苹果,采用环形光源和高速CCD组件,在冻干仓窗外分别采集原始苹果样本MA和经CuSO4溶液染色的苹果样本MB在一个完整冻干周期中表面含水纹理变化的动态图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像均值等6个含水纹理特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原始样本纹理特征的第一主分量与其含水率W1、染色样本含水纹理特征的第一主分量与其含水率W2、W1和W2分别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376、0.9289和0.9930,且显著性检验概率均<0.0001,模型检验极显著。同时,模型相对误差基本<3%。因此,由果蔬物料含水图像的纹理特征可实现含水率的在线监测。该方法不但为真空冷冻干燥加工过程控制探索一种利用水分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水分在线监测的新方法,而且也可在其他干燥加工水分监测及过程控制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新选育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研究4个施氮量(N1:150kg/hm2,N2:180kg/hm2,N3:210kg/hm2,N4:240kg/hm2)和4个播种量(S1:375万粒/hm2,S2:450万粒/hm2,S3:525万粒/hm2,S4:600万粒/hm2)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旗叶面积、SPAD值、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S3或N3S2处理组合下达到峰值;N2S3处理组合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和蛋白质含量较N1S1处理组合分别提高了102.70%、16.09%、86.39%和33.31%,N2S3处理组合Fe(295mg/kg)、Mn(76.59mg/kg)、Cu(8.10mg/kg)、Zn(30.94mg/k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因此,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大麦[2011(07)814]获取鲜叶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建议一次性施氮量180~210kg/hm2以及播种量450万~525万粒/hm2,不仅能增加大麦鲜叶产量、SPAD值和旗叶面积,而且有利于提高鲜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97.
对缺水与正常杨树苗叶片进行特征分析与降维处理。首先对样本进行光照补偿并去除奇异性;然后对样本数据空间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采用基于各向异性核扩散法对缺水与正常样本数据空间进行降维,核参数采用最大类间距离法自适应调整;最后根据最大信噪比原则选择降维子空间维数,获得识别特征。分别对各向异性核扩散法、LE、LTSA以及PCA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叶脉较粗的杨树叶片,采用各向异性核扩散法效果较好,能保持空间的几何关系。采用SVM分类法对不同算法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取的杨树叶特征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In vitro iron availability was determined from a standard cereal meal (C)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protein isolates from bovine milk (BP), groundnut milk (GP) and soybean milk (SP). A second set of studies were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ly available iron from fenugreek leaves per se and the effect of their addition on the available iron from the cereal meal. The potentially available iron from the meal increased from 4.91% to 6.73% on the addition of BP. The next best enhancer was GP (4.91% to 6.17%). Although the addition of SP increased the total iron content of the cereal meal significantly, the percent available iron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e other milk proteins. The addition of fenugreek leaves (100 g/meal) to the meal increased the total iron content of the meal significantly (3.24 mg to 9.12 mg) (p<.001), however, the available iron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4.91% vs 4.34%).  相似文献   
999.
Wild oat (Avena fatua) is an annual cool‐season species that grows in areas with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and has potential as a forage source in Jorda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of 1999–2000 and 2000–2001 under sub‐humid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at Samta in the Ajloun Mountains, Jordan. Data on seasonal herbage mass,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ild oat were collected at 60, 80, 100, 120 and 140 days after emergence. Plant height increased rapidly beyond 100 days after emergence. The increase in herbage mass of dry matter was gradual and peaked at 140 days after emergence.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crude fibre was at 60 and 80 days after emergence, with a range of 201–263 g kg?1 DM. Crude fibre concentrations (610–630 g kg?1 DM) peaked at 140 days after emergence (maturity). In contrast to concentrations of crude fibre, concentrations of crude protein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age. Th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were sufficient to meet the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f ewes.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为灰毡毛忍冬及其变异株、忍冬的鉴别和种质选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从叶片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进行对比研究,探究灰毡毛忍冬及其变异株与忍冬叶的异同点。结果 灰毡毛忍冬及其变异株与忍冬叶在外部形态(叶形、叶大小)和内部构造(毛茸、气孔指数等)均存在差异,其中灰毡毛忍冬与其变异株间差异相对较小,灰毡毛忍冬及其变异株与忍冬差异较大。结论 灰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变异株、忍冬叶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特征存在差异,可为三者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