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293篇
  599篇
综合类   77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472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长江中游(湖北段)江岸带立地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 (湖北段 ) 92 0km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流地貌类型、河型、岸堤侵蚀和成土过程等特点 ,提出长江中游 (湖北段 )江岸带立地分类系统与评价体系。划分出 2个立地类型小区、1 1个立地类型组、2 2个立地亚组、43个立地类型。为实现适区、适布局、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的定位观测,分别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及输沙率的分析、对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原产于加利弗尼亚海岸,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是南半球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1990年以来辐射松被引种到长江上游四川省阿坝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幼树的成活和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松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情况,种源和遗传上的差异,环境限制因子和辐射松的气候生境,病虫害,引种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辐射松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文中还简述了辐射松在阿坝干旱河谷地区的早期生长情况,列举了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辐射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开展的研究。图4表5参90。  相似文献   
64.
2005年7月20日至10月15日,对阿坝州6个县干旱河谷地区的自然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干旱河谷区主要植物物种有26种,以小叶羊蹄甲分布范围最广,其次是野花椒、虎榛子、三颗针、白刺花。同一区域不同树种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即使是相同树种,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差异也很明显。综合各项生长指标,金川县虎榛子是干旱河谷区同类树种中生长状况最优的,其植株平均高度、平均冠幅占有相同树种不同地区的绝对优势。同样,茂县的小叶羊踢甲、黑水县的三颗针等也是干旱河谷区同类树种的最优树。  相似文献   
65.
台湾珍珠番石榴经在元谋金沙江干热河谷引种试验,表现速生、早结、丰产、抗逆性强,果大质优,供果期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国内外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的发展现状,同时从灭火性能方面对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研制轴流式风力灭火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因其组成的差异而导致降水截留、蓄水、径流的变化。作者根据这一规律,以搜集、调查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林冠截留量、地表枯落物蓄水量、苔藓层蓄水量、土壤孔隙蓄水量、土壤不透性能,土壤降水贮存量等进行分析,并赋与没森林植被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以一定的得分,评价不森林-土壤系统的保水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西部天然林具有最强的保水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工作,人为干扰严重的类型其保水能  相似文献   
68.
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水足迹动态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疏勒河地区生态用水不断被挤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也因缺水而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水足迹模型研究了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的水足迹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总水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足迹从2001年的772.537m3增加到2010年的1 304.476m3。疏勒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度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6.053增加到2010年的10.875,说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从2001年的0.447增加到2010年的0.747,说明疏勒河水资源利用压力虽处于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断上升。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种植面积均与农畜产品虚拟水足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未来还需从实施节水农业战略等方面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虚拟水贸易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以盘龙江滨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方法,对48个样方及74个典型群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总结了盘龙江滨水植物群落的特征,提出了滨水绿地植物发展的建议以供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与营造参考。  相似文献   
70.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