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92篇
  免费   2308篇
  国内免费   4568篇
林业   3956篇
农学   2988篇
基础科学   3982篇
  10663篇
综合类   17007篇
农作物   1122篇
水产渔业   1212篇
畜牧兽医   2168篇
园艺   554篇
植物保护   2216篇
  2024年   322篇
  2023年   985篇
  2022年   1495篇
  2021年   1399篇
  2020年   1469篇
  2019年   1685篇
  2018年   1160篇
  2017年   1922篇
  2016年   2280篇
  2015年   1945篇
  2014年   2150篇
  2013年   2441篇
  2012年   3174篇
  2011年   3081篇
  2010年   2438篇
  2009年   2349篇
  2008年   2112篇
  2007年   2270篇
  2006年   1900篇
  2005年   1583篇
  2004年   1238篇
  2003年   990篇
  2002年   768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394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2.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田间试验和对现有径流模型及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该模型以日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及耕作管理措施,模拟不同耕作管理体系下地表径流和田间水分平衡的变化。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主要对径流曲线数字(USDA—Curve Number)法进行了改进,在PERFEC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坡度和降雨强度两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残茬覆盖、耕作、坡度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考虑作物覆盖与残茬覆盖对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影响。通过田间径流试验和根层有效贮水量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3.
阜康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与肥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电导、可溶性总盐含量和pH作为指标,将阜康绿洲的盐渍化类型划分为9种,其中以强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在纬度梯度上从南至北,即从洪积扇下部到沙漠按照中盐渍土-强盐渍土-盐土-强盐渍土-盐土-非盐渍土的顺序依次分布。而土壤含水率却是从洪积下部至扇缘溢出带逐渐升高,在细土平原地区差异较大,在沙漠中又迅速降低。通过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N、P、K的分析,结果表明阜康荒漠自然状态下土壤肥力很低,各养分含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纬度梯度上逐渐升高又在沙漠中降低。通过水盐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P和速P与含水率、电导、总盐均具有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成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由于盐生植物的多样性,在盐渍土和盐土土壤肥力并无显著降低,只是土壤溶液的高盐浓度限制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因此防止和治理土壤盐渍化是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吉林省荒地资源的实际出发 ,在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对吉林省荒地资源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 ,可以直观获得荒地资源的生态适宜度等级 ,从而提高评价效率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宜吉共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合作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由于地跨晋陕两省,长期以来以行政为单元进行独立开发的模式制约了景区的发展。本文在认真分析了现行的开发模式和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之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利用 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 ,对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进行了认真研究 ,编制出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图 ,对各不同土地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 ,为该地区确定最佳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灰色灾变理论在宁南山区干旱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分析宁南山区干旱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础上 ,借助灰色灾变理论分别建立了春旱、夏旱、秋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全年旱等六种干旱类型的 GM( 1 ,1 )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0~ 2 0 2 0年的干旱气候做出预测。经对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预测结果验证 ,吻合性良好。此外 ,提出了宁南山区抗旱防旱的综合农业措施。研究结果可对广大旱区抗旱减灾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8.
关中平原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关中地区宝鸡、西安、渭南与咸阳 4地 (市 )的 1 949~ 1 999年的逐年小麦单产记录序列以及 4地 (市 )的气象观测站点自建站以来至 2 0 0 0年近 5 0年的气象记录序列 ,对关中地区小麦产量与年均温、年降水作相关分析 ;探讨了关中地区小麦单产对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评价模型。结果发现 :关中平原气候具有暖干化趋势 ;随着气温变暖 ,小麦产量增加幅度减小 ;小麦产量对降水波动的响应比对气温波动的响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9.
An individual-based, spatially explicit population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consequences of future land-use alternatives for populations of four amphibian species in two central Iowa (midwest USA)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The model included both breeding and upland habitat and incorporated effects of climatic variation and demographic stochasticity. Data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l include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dispersal behavior, habitat affinities, as well as land use and landcover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bases. Future scenarios were ranked according to change in breeder abundance, saturation, and distribution, compared to baseline conditions. Sensitivity of simulation results to changes in model parameters was also examined. Simula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le all four species modeled are likely to persist under present and future scenario conditions, two may be more at risk from future landscape change. Although the study species are all widespread generalists regarded as having a low conservation priority, they depend on wetlands and ponds, increasingly endangered habitat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Broade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region would ensure that these currently common organisms do not become the endangered species of the future.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10.
A detailed study of conidial germination, germ-tube growth and the formation of infection structures in Phoma clematidina , the causal agent of clematis wilt, is described for two clematis varieties differing in disease resistance. On both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 fungus entered leaves and stems by direct penetration of the cuticle, often, but not always, fo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infection structures. More germ tubes per conidium were formed on the susceptible host, but these germ tubes were on average shorter than on the resistant host. Although germ tubes regularly entered the plant via trichomes, stomata were not found to be sites of entry. Following penetration of the cuticle of resistant plants, germ-tube growth was sometimes restricted to the subcuticular region, and halo formation occurred at the sites where penetration was attempted. Subcuticular growth and halo formation were not observed on susceptible plants. These observations may partly explain the resistance of small-flowered clematis varieties to P. clematidin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