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135篇
  346篇
综合类   573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find the effects of zeolite in soilless cucumber culture. Zeolite was enriched by essential cations (Zcat) for some treatments and with essential cations plus iron sulfate (Zfe) in others. In 2010, various ZFe levels were compared with various amounts of iron in irrigation water and various zeolite levels in two enrichment methods were studied. In 2011, various ZFe levels mixed with Peatlite and also perlite were compared with various amounts of iron in irrigation water.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 on iron concentration of leaves were not significant, which could be because iron was supplied by releasing it from zeolite. Using ZFe as iron resource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vigor of plants in proportion to iron chelates. Enrichment methods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measured traits. ZFe had provided iron requirement of plant. Perlite in comparison to Peatlite did not affect iron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993.
引进国内7个保护地辣椒新品种,在黄石市阳新县综合农场试验基地设施大棚中对其丰产性、商品性、抗病性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苏椒27号早熟、果大肉厚、果表面微皱、辣度中等、品质好,中抗病毒病,在市场上好卖,综合经济性状突出,值得在本地春季设施大棚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4.
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大棚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大棚辣椒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辣椒生长与结果的影响效果差异显著,以EM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增产效果最显著,辣椒VC、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分别比EM微生物菌剂土壤灌施、叶面喷施和不施用EM微生物菌剂增产19.44%、44.05%和71.14%;其次是EM微生物菌剂土壤灌施,分别比叶面喷施和不施用EM微生物菌剂增产9.07%和20.60%;叶面喷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996.
在山东寿光一年两季设施番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基础上,检测土壤中的AM真菌群落组成;并通过生物接种的方法,检测不同土层AM真菌侵染势(MIP),研究不同氮肥和有机肥投入对土壤中AM真菌繁殖体数量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中不同养分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但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AM真菌。施肥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AM真菌侵染势,AM真菌在不同土层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无线通信模块PTR8000在温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监测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数据通信方式,阐述了PTR8000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了基于PTR8000无线通信模块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原理,给出了通信流程图以及部分SPI通信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998.
桂南地区冬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分析棚内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为70%~80%,阴天较高,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1.9℃,最高气温增温3.9~8.4℃,最低气温增温0.8~1.3℃,棚内日较差高于棚外2.7~7.1℃,晴天及多云天夜间出现0.2~0.9℃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0,5,10,15,20 cm各土层地温平均增温2.8~3.6℃;棚内地表最高温度增温0.1~3.6℃,最低温度增温2.2-5.2℃.日较差大于棚外-5.1~2.2℃,晴天12:00棚内0 cm地温出现0.5℃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10%~23%.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节水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旱井集雨这种古老的节水方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大量的高速公路和温室棚面为旱井提供了优质的集雨场,榆次区利用旱井集雨种植蔬菜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观察温室甜椒在每平方米8 个茎枝条件下,3 种不同整枝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分配规律及对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椒单干整枝(T1) 比不同双干整枝( 两枝留果与一枝留果) 的叶面指数、单位面积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高,单位面积果实中干物质分配比例也明显提高。双干整枝双枝留果处理(T2) 与单干整枝干物质分配规律基本相同,而双干整枝若限制一枝坐果(T3) ,植株总干物质量不受疏去一枝花的影响,但其干物质分配到营养器官的比例相对增大,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降低。不同处理对甜椒产量波动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