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5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林业   963篇
农学   871篇
基础科学   830篇
  1387篇
综合类   7007篇
农作物   704篇
水产渔业   782篇
畜牧兽医   4769篇
园艺   1529篇
植物保护   41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971篇
  2011年   996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978篇
  2005年   1076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饵料蛋白能量比对黑鲷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幼鱼960尾,体重(3.39±0.18)g,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作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34%、38%、42%、4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10%、13%、16%),共12种饵料,糖水平保持在16%左右,饵料的蛋白能量比(P/E)在96.76~136.21mg/kcal。黑鲷幼鱼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2重复,实验为期42d。结果表明,对特定生长率(SGR)与饵料系数(FCR)的影响,以较高蛋白组(38%、42%、46%)显著优于低蛋白组(34%)(P<0.05),中、高脂肪组(13%、16%)显著优于低脂肪组(10%)(P<0.05);各组饵料对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当蛋白水平为42%,脂肪水平为16%时,黑鲷幼鱼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3.20)、最高蛋白质效率(2.10)和最小饵料系数(1.14)。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饵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在同一饵料蛋白水平内,全鱼蛋白与灰分含量随着饵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分析,饵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显著影响黑鲷幼鱼生长(P<0.05),饵料中脂肪有明显节约蛋白质的作用(P<0.05)。由生长及体成分的实验结果得出,黑鲷幼鱼的最适饵料蛋白水平为42%,最适蛋白能量比(P/E)为110.37mg/kcal。  相似文献   
992.
中国金线Ba鱼类的体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分布于滇桂黔三省区的18种金线Ba的体鳞覆盖程度、侧线鳞(孔)数、体鳞大小、侧线鳞与体鳞比较、体鳞辐射沟数和辐射沟的分布等七个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证明体鳞特征可作为金线肥鱼类属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中对金线Ba鱼类体鳞进化趋势作了初步探讨,证明作将侧线鳞与体鳞一致的金线Ba并入近金线Ba属是合理的。此外,由鳞片结构证明无眼金线Ba鱼与麦田河金线Ba亲缘上较相近,可能由共同祖先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993.
李永宁 《海洋渔业》1991,13(2):67-68,72
<正> 刺参 Stichopus japouicus 是一种珍贵的养殖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饵料简便、生长迅速、营养价值高的优点。1989年荣成市海珍品育苗厂进行了较大水体的刺参人工育苗,从6月中旬催产、孵化、培育,到8月初在15个大池(10米×10米×1.6米)共获3~5毫米稚参4055.8万头;其中21号池647.7万头。经饲养至10月底,平均每方水收获1.5厘米以上2350头,最大个体8厘米长。通过多年刺参育苗的生产实践,总结如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994.
孙艳 《吉林蔬菜》2014,(11):5-6
<正>1芦笋的营养价值芦笋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良好的药理效应。芦笋中的甾体皂苷是其生物活性的主要表现物质,现从芦笋中分离出的皂苷单体有19种。被报道的几种皂苷单体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定作用,所以经常吃芦笋有一定的预防肿瘤的作用。实验证明,用高脂饲料饲喂昆明小鼠造成高脂血症,同时加喂定量的市售芦笋罐头制品,观察芦笋对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可以抑制血脂及肝脂的上升、并对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995.
西瓜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西瓜未授粉子房诱导率的影响因素,以‘早春红玉’、‘西农9号’和‘小绿皇’为供试材料进行西瓜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研究供体植株的黑暗热激处理、基因型、不同取样时间、2,4-D浓度和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等因素对其芽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以33℃的条件下黑暗热激4 d效果最佳;以开花前1 d的子房诱导率最高为17.2%;3个品种中仅‘早春红玉’获得了再生植株,且在激素组合为4.0 mg·L-12,4-D+2.0 mg·L-16-BA+0.5 mg·L-1NAA时芽点率最高为15.0%;根据再生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目,初步鉴定再生植株中有单倍体植株,还有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996.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4,(8):227-236
正南瓜未受精胚珠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以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品种试验1号为材料,以未受精胚珠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种类、外植体发育时期、高温预处理时间和AgNO3浓度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4-D、NAA和6-BA组合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出胚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2,4-D+ 0.25 mg·L-1 NAA+0.5 mg·L-1 6-BA,出胚率达31.1%;雌花开放当天的胚珠出胚率最高(26.7%),且愈伤组织形成频率低(5%);外植体在黑暗、高温(35℃)条件下处理5天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出胚率为32.2%。  相似文献   
997.
赵维信  R.S.Wright 《水产学报》1986,10(4):388-394
提要应用大麻哈鱼(Oncov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GTH)诱发大西洋鲑(Salmosalar)卵黄发生期的离体卵巢滤泡(直径为3.4毫米)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表明,不论用0.1或1微克/毫升GTH刺激,经培育10天后,未出现卵母细胞卵核消失的现象,卵核偏位也不明显。对培养液中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的积累浓度测定结果,仅1微克/毫升GTH组含少量的17α20βP;0.1微克/毫升GTH组,培养液中雌二醇的积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微克/毫升GTH组,并为后者的两倍。除雌二醇外,孕酮,17α-羟孕酮,17α20βP,雄烯二酮和睾酮的产生,都呈现对GTH剂量的依赖关系,1微克/毫升GTH组的产生量明显高于0.1微克/毫升GTH组和对照组。离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处于卵黄发生期的卵巢滤泡对低剂量(0.1微克/毫升)和高剂量(1微克/毫升)GTH的反应不同。低浓度的GTH,引起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沿着形成雌二醇的方向进行,雄激素被芳香化成雌激素,雌二醇再而刺激肝脏合成卵黄物质的前体,从而促进卵黄发生。高浓度的GTH,有抑制雌二醇合成的作用,而是促使卵母细胞向着最终成熟的方向发展,使性类固醇生物合成的途径转向形成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特别是17α20βP。这与已充分生长和卵黄积累完成的卵巢滤泡离体试验的结果一致,与活体观察以上各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98.
以巴西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巴西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某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SOD活性变化表现在培养30 d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平缓;丙二醛(MDA)含量在第60天达到最高。生理参数的变化表现为可溶性蛋白含量0 d含量最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在50 d达到最高,据此认为,SOD和MDA对橡胶树花药体胚的诱导起主导作用,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定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曾志平 《中国棉花》2014,41(1):45-45
棉花突变体材料是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在棉花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棉花能够自然发生突变,但发生频率极低,而且常常被忽视而丢失,或虽然被注意到了但没有良好的采集方法而难以得到保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棉国之一,还有大量的棉花科技实验,所以自然突变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紫色马铃薯进行离体培养芽诱导研究,以建立紫色马铃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方法]以紫色马铃薯芽为外植体,进行不同的灭菌处理、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和培养温度的比较试验,筛选紫色马铃薯芽诱导的适宜因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芽外植体灭菌处理为75%酒精10 s+0.1%升汞10 min,芽诱导成活率为45.56%;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芽诱导成活率为48.89%;适宜的蔗糖浓度是30g/L,芽诱导成活率为58.89%;适宜的培养温度是25℃,芽诱导成活率为54.44%。[结论]研究结果为紫色马铃薯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