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1篇
  71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采用小麦根区施药、棉花根区施药及棉花药剂涂茎的生测方法证明了杀虫剂敌百虫具有内吸作用。  相似文献   
82.
温室甜椒局部分根区交替畦灌根际土壤温度变化研究表明,浅层土壤温度增加较快且交幅很大,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廷迟;局部分根区交替畦灌的平均地温(湿润侧和干燥侧)比常规灌溉的高,8:00时到14:00时浅层土壤湿润侧地温比相应的干燥侧低,14:00时到18:00时各个深度湿润侧地温都比相应的干燥侧高;每天同一时刻浅层土壤温度与气温呈线性相关,一天中浅层土壤温度和气温呈指数关系;土壤温度麦幅和深度可以拟合成指数关系且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局部根区交替灌溉与不同氮水平的耦合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两年生巨峰葡萄幼树为试材,利用15N标记示踪技术,设不同灌溉方式(传统双侧滴灌、固定根区滴灌、交替根区滴灌,分别记为CDI、FDI、ADI)和施氮水平(施氮量为0.4、0.8、1.2 g·kg-1土,分别记为N1、N2、N3),研究局部根区交替灌溉与不同氮水平耦合对葡萄生长指标、氮素的吸收与分配及15N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DI相比,FDI和ADI葡萄新梢修剪量平均显著降低21.3%和13.5%,同一灌溉方式下,葡萄新梢修剪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果实干物质量和当年生物量均表现为ADI>CDI>FDI,FDI和ADI的果实干物质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CDI的果实干物质量在N2最高。ADI果实的Ndff值明显高于CDI和FDI,主蔓和根砧等贮藏器官的Ndff值于不同灌溉方式间差异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葡萄各器官Ndff值降低。ADI的15N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比CDI和FDI平均显著提高1.3和6.0个百分点,且15N肥料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总之,根区交替灌溉(ADI)与中等施氮量(N2)耦合既能协调葡萄的生长,获得较高的果实干物质积累,又能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本研究为葡萄高产与水氮高效协调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节水灌溉新技术--根区导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区导灌技术是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经过稳流器的稳流再通过导管将水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地下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地下灌溉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材不易老化,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又避免了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使作物对水、肥的利朋更直接有效,便于田间管理和精确控制灌水量,达到农业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结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等主要问题,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以创新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与方法为中心,同时注重把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主要问题与之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农田节水集成配套综合技术——根区等高覆盖灌溉。在对这一综合技术的概念、实现方式、功能定位等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对开展根区等高覆盖灌溉综合技术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9期《炭化秸秆对苹果根系一氧化氮生成及根区土壤硝酸盐代谢的影响》(作者闫丽娟等)报道,在春季,将炭化玉米秸秆与土壤按照0.5%~8.0%(W/W)的比例混匀后装入陶盆,然后将生长势相近的3年生"富士"苹果幼树(砧木为平邑甜茶)移栽到陶盆中,于移栽120~190天后定期检测苹果根系和根区土壤NO生成速率以及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  相似文献   
87.
局部灌水方式对玉米不同根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管栽玉米进行分根实验,在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分期测定两个1/2根区及整个根区的土-根系统总水分传导(简称水导)、单位根面积和单位根长水导,研究局部灌水方式对玉米不同根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处理5 d和10 d时,总水导、单位根面积和单位根长水导一致表现为固定灌水和交替灌水的灌水区较之均匀灌水1/2根区均显著增大,说明局部灌水可以显著增强灌水区土-根系统水分传输的补偿效应。固定灌水时,灌水区水导始终显著大于非灌水区;交替灌水时,两个根区呈交替变化趋势。与固定灌水相比,交替灌水非灌水区的水分传导明显增大。因此,交替灌水能更好利用各部分根系资源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封闭式无机基质循环槽培系统下营养液更新频率和供液方式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以期建立封闭式栽培模式下的黄瓜营养液管理模式,以‘京研118’黄瓜为试材,采用封闭式无机基质循环槽培供液系统,共设5个处理,对根区溶液盐分累积情况、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更新频率的降低,黄瓜的株高、茎粗、产量、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糖百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百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均降低。在整个生育期内,黄瓜根区溶液EC随生育期延长呈上升趋势,封闭式供液方式的离子比例失衡现象逐渐加剧,且随着营养液更新频率的降低,离子比例失衡越来越严重。综上,5 d更换1次营养液(T2)为封闭式无机基质循环槽培黄瓜适宜的营养液管理模式,既能保证黄瓜品质,也能保证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9.
为探明热风管道加温系统设计参数对根区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单个基质栽培槽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日光温室热风管道根区加温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进风口温度、进风口风速及送风管开孔数量下根区温度分布规律,设计正交试验并对每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各参数对根区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89%,均方根误差为0.02,模型可靠;随着进风口温度、风速和开孔数量的增大,根区温度不均匀度和最高温度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无显著变化;各参数影响根区温度分布均匀性主次顺序为开孔数量>进风口温度>进风口风速。当进风口温度为20 ℃,进风口速度为7.5 m/s,开孔数量为20时根区温度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90.
为阐明不同根区温度对萱草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的影响,以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为试验材料,设置T15(15±1) ℃/(15±1) ℃(昼/夜)、T20(20±1) ℃/(15±1) ℃(昼/夜)、CK1、CK2共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根区温度下萱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花期的变化。结果表明:T2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花葶高度;4个处理的萱草花径均无显著差异;T20处理的萱草抽葶时间最早,且花期长;自由行萱草在T20处理的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1、23、30 d;T20处理的大眼睛萱草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5、27、21 d;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T20处理中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最大,在CK1中最小;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4个处理中的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T20(20±1) ℃/(15±1) ℃(昼/夜)处理有利于促进萱草的生长发育,且大眼睛萱草各项指标更好,可以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