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4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504篇
林业   599篇
农学   1145篇
基础科学   534篇
  2230篇
综合类   7859篇
农作物   2585篇
水产渔业   285篇
畜牧兽医   1468篇
园艺   1268篇
植物保护   35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051篇
  2012年   1317篇
  2011年   1245篇
  2010年   1100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998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857篇
  2005年   752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9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在水田上改建苗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内同时采集了水田起源的不同类型苗圃表层土壤与剖面分层土壤,以长期种植水稻农田为对照(水田),分析土壤含水量、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指标,探讨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后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把苗圃分为加土型(加土种植,增加地面高度)、减土型(带土移苗,降低地面高度)和常规型(种植过程中地面高度无明显变化)3种情况。结果表明,水田改建苗圃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普遍下降,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的比例也逐渐变低,土壤有机碳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以加土型和减土型更为明显。减土型和常规型苗圃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低于水田,土壤容重却明显高于水田;常规型苗圃表层土壤酸度大于水田;加土型苗圃表层土壤砾石含量明显高于水田。对代表性常规型苗圃剖面土壤的鉴定表明,水田改为苗圃后,整个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丘陵区土壤(黄筋泥田)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影响大于对平原区土壤(青紫泥田和淡涂泥田)的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也呈下降趋势。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可引起土壤质量的退化,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升观光茶园种植区域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者要根据茶园地域特点、茶叶产业发展要求、茶文化特点,从设计原则、景观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手法方面入手,提升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和文化品位,为茶叶资源开发利用及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以贵州当地的玉米秸秆、烤烟秸秆、水稻秸秆、锯木屑、玉米芯粉、中药渣、猪粪、牛粪、鸡粪为对象,研究其堆肥发酵后和高温炭化后的理化特性,并进行安全性利用评价,分析其基质化、肥料化和热解生物炭化的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堆肥后的有机废弃物容重为0.24~0.38 g/cm~3;有机碳含量为37.67%~55.94%;中药渣、猪粪、牛粪和鸡粪的电导率(EC值)较泥炭高47.62%~190.48%;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玉米芯粉和牛粪培养的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为0.81~0.98,接近于泥炭;除玉米芯粉外,其他有机废弃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0.7。各有机废弃物低氧高温热解后的生物炭有机碳含量为30.52%~48.98%、pH值为8.75~11.56、比表面积为13.36~102.16 m~2/g。综上,堆肥后有机废弃物具有良好的通气结构、持水性能和丰富的矿质营养,通过科学配比,具有成为优质栽培基质和有机肥原料的潜力;低氧高温热解后的生物炭养分丰富,比表面积较大,具有成为土壤改良剂、重金属钝化剂和有机肥辅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我市发展新茶园既要适应当前的需要和可能 ,又要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生产目的 ,根据我市农业区划、因地种植要求 ,按照水土保持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应采用一系列科学种茶方法建立新茶园 ,力求节约工本 ,快速投产 ,优质高产。1、选择茶园基地 我市新辟茶园应立足于霍山、金寨、裕安及舒城四个重点茶区 ,以低山和丘陵坡地为四大茶区新辟茶园首选基地。建园要求土壤深厚肥沃 ,生态环境优美 ,水土保持性好 ,坡度最好在 2 5度以下 (个别地点不宜超过35度 )。通过梯田降坡 ,缩短坡长 (分段拦截迳流 ,设置高横路 )等措施保持水、土、肥。裕…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基施生的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增产效果显示,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比施普通复合以,纯氮,不施肥对照高,亩产量分别增加6.00%,16.01%,56.72%,差异极显著。亩平均纯收入比施普通复合肥,纯氮提高20.04元和48.90元。  相似文献   
16.
17.
碧水天  顾冬珍 《茶叶》2005,31(3):181-182
在茶树地上部分年周期生长停止时施用的基肥,是保证茶树秋、冬季根系活动营养需要,为翌年春茶萌发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并对夏秋茶生产和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着深刻影响的一项土壤管理技术措施,它与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关系密切。据FAO研究,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41%,超过土地贡献率(25%)和劳动力贡献率(8%)。总结各地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提高茶园基肥效应,在施用技术上主要应把握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4年全县茶园普查资料和近些年来的施肥情况显示,安溪县茶园土壤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修复技术在净化茶园潜在重金属污染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万有 《茶业通报》2004,26(3):113-115
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点,分析了茶园土壤中潜在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以植物对重金属超量吸收的主要机制为依据,论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茶树——茶园生态系统,提出茶园潜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净化修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番茶是日本的一种茶类,有机番茶则是利用有机茶园的嫩枝叶,按照番茶标准要求加工而成的茶叶,在日本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和日本客商的现场指导下,浙江省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开始试制有机番茶,当年生产的17t有机番茶全部出口到日本,得到了日本客商的完全认可,并与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