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林业   261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688篇
  606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探究南方常见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利用炉灶对广西地区常见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实测,分析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的排放因子、组分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的CO、NOx、CH4和非甲烷总烃(NMVOCs)的平均排放因子为36.42、1.73、0.89 g·kg-1和2.39 g·kg-1;乙醛是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最主要的醛酮污染物,排放因子为147.09~599.10 mg·kg-1;7种生物质的醛酮污染物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总量在6.73~18.58 mg·m-3之间,其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OFP较高;广西2010—2019年间生物质秸秆燃烧排放的CO、NOx、CH4、NMVOCs及醛酮污染物的平均总排放量分别为252 660.14、19 060.86、23 765.92、52 795.02 t及40 410.62 t,水稻、玉米和甘蔗秸秆是广西生物质燃烧释放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962.
不同水分条件下海南红壤N2O排放对不同碳源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添加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2O排放对碳源添加的响应,以无任何添加的土壤为空白处理(CK),设置B1、B2两个生物炭处理(B1: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1%;B2: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和秸秆处理S(水稻秸秆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75%,秸秆用量与制备B1的秸秆用量相当),同时设置45%持水量W1(模拟干旱)、75%持水量W2(适中)和100%持水量W3(淹水)3个水分条件,培养25 d。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H4+-N含量为W1>W2>W3,NO3--N含量为W3>W2>W1。土壤水分显著影响N2O排放,相比W1,CK、S、B1、B2处理在W2和W3水分条件下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806.2%、455.8%、713.2%、311.3%和798.6%、315.3%、801.6%、661.7%。W1和W2水分条件下,相比CK,秸秆添加显著增加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增幅分别为80.9%和10.9%。添加生物炭在各水分条件下均降低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水分含量越高,降幅越大,B1和B2降幅分别为25.7%~33.5%和22.9%~65.0%。研究表明,海南红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减少土壤N2O排放,而秸秆还田在持水量小于75%时可增加土壤N2O排放,在淹水条件下可降低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963.
为明确太湖流域种植再生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1年4—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旱优73、甬优2640、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和C两优华占5个品种再生稻的CH4和N2O排放通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稻季观测期内,CH4排放峰分别出现在中稻季分蘖期和抽穗前后以及再生季前期;两季CH4累积排放量为209~289 kg·hm-2,再生季占比为8.3%~23.0%,其中两优6326的值最高,显著高于旱优73、甬优2640和丰两优香1号(P<0.05)。N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肥料施用后和土壤水分发生剧烈变化时;两季N2O累积排放量为0.386~0.548 kg·hm-2,再生季占比为0.5%~2.4%,5个品种间N2O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两季水稻总产量为6.12~12.62 t·hm-2,再生季占比为23.8%~36.7%,其中甬优2640和丰两优香1号的两季总产量相对较高。不同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0.50~1.35 t CO2 e·t-1,其中甬优2640最低,两优6326最高(P<0.05)。研究表明,甬优2640和丰两优香1号的两季总产量较高,且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64.
综述了秸秆还田、生物炭还田、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种植制度等农艺措施对CH_4和N_2O两种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同农艺措施对其影响各不相同;分析了造成促进或抑制效应的可能机理,不同农艺措施均是通过影响CH_4和N_2O的产生、转化过程来影响CH_4和N_2O排放;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减控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型耕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5.
通过研究贵州省冬闲田种植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黑麦草和油菜4种绿肥还田对后茬玉米产量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筛选可以减少或一定程度上遏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肥。结果表明:(1)箭舌豌豆处理CO2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79.67 mg/(m2·h),油菜处理最低,为66.53 mg/(m2·h),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冬闲相比,除油菜处理外,其他绿肥处理均促进CO2排放。(2)所有绿肥处理均促进CH4排放,冬闲CH4累积通量为负值,表明绿肥还田导致土壤由CH4汇变为弱排放源。(3)与冬闲相比,除箭舌豌豆处理外,其他绿肥处理对N2O累积排放量均有抑制作用。(4)CO2对全球变暖贡献占主导,N2O次之,CH4所占比例最小。(5)绿肥还田均可提高玉米产量,且光叶紫花苕绿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冬闲,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较小。因此,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生产效...  相似文献   
966.
967.
BHA,BHT对生物柴油排放和动力经济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酚类抗氧化剂对燃用生物柴油/柴油内燃机的影响,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放及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抗氧化剂质量浓度较低时,BHT要比BHA、TBHQ的诱导期长,当抗氧化剂质量浓度较高时,BHA的诱导期要比BHT、TBHQ长.BHA质量浓度分别为800、1 200mg/L时,B10混合燃料比未添加抗氧化剂的B10混合燃料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平均降低了0.67%、1.5%;当BHT质量浓度为800、1 200mg/L时,B10混合燃料比未添加抗氧剂的B10混合燃料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平均降低了2.2%、2.6%.添加抗氧化剂BHT、BHA的燃料碳烟排放比未添加BHA、BHT的燃料低,但是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后的NOx排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968.
转速和冷却液温度对汽油HCCI燃烧特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转速和冷却液温度对汽油HCCI燃烧特性和排放的影响,在一台改造的试验发动机上进行相关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转速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升高,缸内温度变化不大,只是最高温度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燃烧始点对转速不敏感,燃烧持续期缩短;当冷却液温度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升高,瞬时放热率增大,缸内峰值温度和燃烧始点基本不受冷却液温度变化的影响,冷却液温度升高,缸内向外散失的热量减少,燃烧持续期缩短,HC和CO排放减少,由于缸内温度一直不是很高,不利于NOx排放生成,在本次试验中测得的排放为零.  相似文献   
969.
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970.
黄晨 《河北农业》2015,(3):35-36
<正>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存在着四个雾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河北省地处黄淮海地区,污染尤为严重。连续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一、雾霾的定义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常相伴而生。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