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46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187篇
基础科学   451篇
  375篇
综合类   3384篇
农作物   90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增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数学模型Richards方程,研究了扬稻2号等5个品种(含杂种)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籽粒增重的过程。结果表明:(1)与对照(土水势为0kPa)相比,低土壤水势处理的各品种的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TmaxG和活跃生长D较大,最大生长速率Gmax,平均生长速率G和起始生长势R^o较小,参数N值较大,生长速率曲线向左偏移;(2)在低土壤水势下增施氮肥,各品种弱势粒的TmaxG,D,N和后期  相似文献   
42.
一次防治大豆灰斑病籽粒灰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及田间大豆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证明,籽粒感染灰斑病的关键时期是R3-R5期.R2期以前侵染不造成籽粒斑驳,据此提出一次防治大豆籽粒灰斑病的关键时期为R2-R4期.  相似文献   
43.
44.
丹黑大豆是日本东京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籽粒乌黑、千粒重700g左右,因粒大质优,煮食可口,深受日本人喜爱,在日本市场上有较高的价位。2002年引入宣威市栽培,适合海拔1700 ̄2000m,一般每亩栽植1200 ̄1300株,肥地稀栽,瘦地密栽。该品种株高40 ̄50cm,在通风透光条件下结荚较好,一  相似文献   
45.
从配方米总体的设计要求出发,论述了几种常用的配方米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6.
降低大豆籽粒中亚麻酸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裴东红 《大豆科学》1995,14(3):255-259
  相似文献   
47.
生物测定法测得谷壳对复方88-1灭鼠剂的阻滞率为54.3%,光谱分析法测得其对敌鼠钠盐的阻滞率在47.43%—57.00%之间。相同条件下,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取食敌鼠钠盐稻谷毒饵量为大米毒饵的2倍多。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大米毒饵更易松散、霉变,使其适口性更低。综合考虑认为南方灭鼠使用稻谷毒饵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8.
车振明 《食用菌》2004,26(4):40-41
本实验主要对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中虫草素(3‘-脱氧腺嘌呤核苷)进行提取、纯化及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对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的粉碎、石油醚脱脂、80-85℃水浴12小时、调节等电点沉淀、732-NH4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浓缩、4℃下低温结晶,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虫草素晶体。  相似文献   
49.
植物的花序结构及其形态特征是影响种子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其花序大小、小穗数、小花数及小花的外稃、内稃和芒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种子形成和产量。本研究通过测定小黑麦品系C2、C35和黑麦品系C13、C33的花序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果:小黑麦花序[(14.30±0.52) cm×(1.24±0.09) cm]明显大于黑麦[(13.20±0.35) cm×(0.82±0.02) cm],小黑麦花序长而粗,黑麦花序短而细;小黑麦花序的小穗数[(21.35±1.47)个]少于黑麦[(30.20±0.79)个];小黑麦每个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为3~4朵,黑麦的小花数趋于稳定,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从花序中部小穗的小花结构看,小黑麦下位护颖长[(1.27±0.11) cm]和宽[(0.26±0.03) cm]、上位护颖长[(1.30±0.09) cm]和宽[(0.23±0.04) cm]均显著大于黑麦下位护颖长[(1.04±0.05) cm]和宽[(0.08±0.01) cm]、上位护颖长[(0.94±0.10) cm]和宽[(0.06±0.01) cm];小黑麦中部小穗第1小花的外稃宽[(0.32±0.03) cm]、外稃高[(0.24±0.03) cm]和芒长[(8.35±0.51) cm]、第2小花的外稃宽[(0.35±0.04) cm]、外稃高[(0.25±0.05) cm]和芒长[(8.37±1.19) cm]极显著大于黑麦相应值[(0.26±0.01),(0.15±0.01),(5.50±0.19),(0.25±0.01),(0.17±0.01)和(5.18±0.23) cm];第1和第2小花的外稃长[(1.35±0.06),(1.37±0.06) cm]和内稃长[(0.84±0.04),(1.41±0.06) cm]均小于黑麦的外稃长[(1.49±0.05),(1.47±0.05) cm]和内稃长[(1.45±0.05),(1.47±0.04) cm]。小黑麦的穗粒数[(52.50±1.80)粒]显著低于黑麦[(58.50±2.50)粒] (P<0.05),但其穗粒重[(2.08±0.04) g]、粒重[(0.04±0.00) g]和籽粒宽[(3.04±0.32) mm]均极显著高于黑麦 (P<0.01),每个花序的籽粒不仅体积大,而且质量较重,其籽粒的生产性能高于黑麦。小黑麦籽粒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浅黄色,表皮皱缩,饱满度差;黑麦籽粒呈窄纺锤形,青灰色,表皮光滑,籽粒饱满。小黑麦和黑麦花序结构与籽粒性状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花序宽和花序基部小穗数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花序长与籽粒宽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序中部小穗的下、上位护颖宽分别与穗粒重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黑麦花序中部小穗第2小花的内稃长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外稃高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小黑麦和黑麦的花序结构和籽粒特征,对正确区分二者和了解其籽粒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小黑麦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0.
陈堞  林凯程  林沁  陈霞  陈鑫珠 《草地学报》2020,28(2):565-5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中耐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米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米草青贮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法筛选出耐盐浓度为10%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综合鉴定筛选的菌株,并将其添加到大米草原料中进行青贮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2株乳酸菌菌株,耐盐溶度最高为10%的4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C1、C2、C3和C4。4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大米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其中C4显著提高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另外,C4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丁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