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83篇
  359篇
综合类   798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生化成分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谱仪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测量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时期水稻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测算叶面积指数LAI;利用生化方法测量相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变量,叶片生化成分与光谱变量及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叶面积指数与比值植被拽数RVI及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相关,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与LAI之间的R^2在抽穗期均达到0.75以上,其中叶绿素,纤维素含量与光谱变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纤维素与光谱变量及LAI之间相关达显著水平,从而证明通过光谱法可以推算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92.
分别在土路与公路两种路况下,对试验测试得到的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分别从相关性、频域、时域进行信号分析,并对试验条件下的响应信号功率谱密度按照最大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提出路面识别算法。结果表明:路面识别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面的频率结构作定性的判断;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信号体现路面不平度特征的信息;分析结论能为路面识别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红火蚁作为一种入侵我国且危害较大的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发生,而且呈不断蔓延的趋势,其危害的地域及作物种类日益广阔,对于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文章主要介绍了红火蚁对园林植物及其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公共设施、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危害特点,红火蚁的识别特征以及对红火蚁的防控等。  相似文献   
94.
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并行高效Legendre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类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并行高效Legendre谱方法,分数阶导数分别代替标准的扩散方程的二阶空间导数和一阶时间导数。空间方向采用高效的Legendre谱方法,时间方向使用了基于Fourier级数展开的Laplace数值逆,并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给出了两类时间分数阶扩散程的数值格式和数值例子,与其他方法比,该方法数值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95.
从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DNA损伤的抑制,MDA、SOD含量等方面对桑黄(Phellinus sp.)抗氧化研究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测定珍稀濒危植物贵州苏铁植株,构建不同组织和器官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分析矿质营养在体内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特性,以及结合生长环境土壤特性分析贵州苏铁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以及土壤环境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珍稀濒危植物贵州苏铁植株矿质营养含量及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为贵州苏铁栽培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植株体内N、P元素含量变化较大,4a生植株体内比1 a生积累更多Fe、Mn、Zn、Ga、Mg元素,小孢子叶Zn含量最高,大孢子叶Mn含量最高,雄性叶元素含量高于雌性叶.表明贵州苏铁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殖生长需要大量种类和数量的矿质营养物质,同时也证明了营养生长物质服务于生殖生长.在栽培生产中除了选择栽培基质与原生地大致相同满足植株的营养生长外,还更应注重在生殖时期对矿质营养的补给,满足植物生殖生长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7.
三峡水库消落带几种草本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为三峡消落带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三峡腹地石宝镇消落带选取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三种人工恢复草本和自然恢复草本,利用WinRhizo Pro.2009c根系分析系统研究其根系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结果]4种草本类型的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根长密度、根直径(除自然杂草外)、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尖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减小;除根径外,在整个土层剖面中(0—25cm),3种人工草本的根系指标都要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杂草。[结论]4种草本根系发达,对消落带水淹胁迫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选取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聂家庄农业生态系统为典型研究对象,从分析系统能物流数量特征入手,对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持续支持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剖析系统结构功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吴才武  夏建新  段峥嵘 《土壤》2015,47(3):453-460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定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准。为了便于了解当前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利于今后有机质研究和测定工具的开发,本文对当前测定有机质的方法,包括干烧法、湿烧法、化学氧化法、灼烧法和土壤有机质光谱测定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研究中适宜选择的方法,并对当今农业的需求和测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研究无损、原位测量有机质工具的构想,展望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此为精准农业的实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0.
Twenty-one soil profiles were described, analysed and classified in a salt marsh dune system in SE Spain. Sites for sampling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micro-top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vegetation types. The pedons showed an A–C type profile. Most of the profiles at summit positions had a microbiotical crust in the upper centimetres, formed by fungal mycelia that contribute to agglutination of sand particles. In two soils, a buried Ab horizon could be identified. Soils at inter-dune depressions showed redoximorphic features with diffuse boundaries, therefore indicating the actual activity of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es. The presence of remains of Posidonia oceanica buried in many of the profiles indicates both a progressive regression of the shoreline and the accretion of the dune system. Sand grain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size fraction (generally higher than 65%). Salinity strongly increased at the depressions, with Cl, SO42−, Na+ and Mg2+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ions. The microtopographical position at the dune had more influence on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the soil type than did the distance to the shoreline. Most of the profiles at summit sites were colonised by trees (Pinus halepensis and Juniperus phoenicea subsp. turbinata), shrubs (Pistacea lentiscus, Rhamnus lycioides), thyme-brushwoods (Crucianella maritima, Teucrium dunense) or grasses (Ammophila arenaria), and they were classified as Arenosols or Torripsammens. The slopes of the depressions were dominated by Schoenus nigricans, living on Gleysols or Halaquepts and Aquisalids, or Limonium cossonianum, living on Solonchaks or Aquisalids. Juncus maritimus occupied footslope or bottom positions of the depressions, growing on Solonchaks or Aquisalids and Gleysols or Halaquepts. The succulent halophytes Arthrocnemum macrostachyum and Sarcocornia fruticosa were typical species at bottom positions, living on Solonchaks and Fluvisols or Aquisalids. In two of the profiles at interdune depressions a petrocalcic horizon appe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