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22篇
  免费   1579篇
  国内免费   1920篇
林业   1556篇
农学   2194篇
基础科学   575篇
  2112篇
综合类   9557篇
农作物   1824篇
水产渔业   1319篇
畜牧兽医   5539篇
园艺   1127篇
植物保护   2818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828篇
  2021年   965篇
  2020年   988篇
  2019年   1083篇
  2018年   776篇
  2017年   1101篇
  2016年   1196篇
  2015年   1015篇
  2014年   1336篇
  2013年   1474篇
  2012年   1764篇
  2011年   1563篇
  2010年   1408篇
  2009年   1434篇
  2008年   1193篇
  2007年   1245篇
  2006年   1126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503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组成植物抗病诱导系统的1个子系统。每个因子都是这个系统中的1个要素。系统的性质不但取决于系统中的要素,还取决于要素的结构。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得以优化,使系统的功能得以强化。把筛选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进行配伍,组合成新的"诱导组合体",其诱导效应比单一因子显著提高;用不同的"诱导组合体"进行"相继诱导"和"循环诱导",则进一步提高诱导效应,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78.16%,高于常规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2.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气传叶部病害。不断发掘和利用新抗源是持续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老白麦’是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对我国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均表现为高抗水平。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对‘老白麦’及其与感病品种‘Taichung 29’的杂交后代在成株期和苗期分别接种CYR32号小种和CYR33号小种,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近免疫,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号小种在成株期表现近免疫,苗期表现高感,成株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细胞核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老白麦’至少含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分别控制‘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CYR32号小种的成株抗性。基因推导分析认为‘老白麦’对CYR33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布局。  相似文献   
93.
两个玉米自交系对纹枯病的抗病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是开展玉米抗病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本试验以西南地区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R08与18-599R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R.solani菌丝融合群AG1-IA,对成株期玉米进行了抗性鉴定,并对病原菌诱导后苗期玉米叶片上的活性氧(ROS)、抗病相关基因(PR1、ZmDREB2A、ZmERF3和WIP1)表达及细胞坏死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R08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而18-599R为高感材料;受R.solani侵染后,玉米叶片ROS的积累在R08中较18-599R多;两个自交系中基因表达量及表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R08叶片出现显著的细胞坏死反应,而18-599R相对较轻。本研究表明两个自交系对R.solani的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抗病反应的时间和强度上,这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纹枯病抗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四硫代碳酸钠(sodium tetrathiocarbonate,STTC)在蔬菜根病防治上的应用价值及制定应用技术,本研究通过室内瓶土熏蒸法,进行了STTC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用温室盆栽法,进行植前熏蒸处理,测定土壤中病菌数量的变化和对病害的防效,同时进行植后熏蒸处理,测定药剂处理点和根际处病菌数量的变化;通过土壤施药后随即移栽幼苗的方法,评价药剂对蔬菜幼苗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熏蒸条件,测定药剂不同浓度和熏蒸时间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TTC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番茄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好的杀灭活性,LD50分别为3.956、4.241、5.222、5.457和6.197mg/kg;80g/m2 STTC移植前处理对辣椒疫霉病和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可分别达到91.01%和82.51%;浓度低于900μg/mL的STTC对当日熏蒸后移栽的3叶期辣椒、黄瓜、番茄、白菜和油菜幼苗均表现安全;在辣椒和黄瓜生长期穴施1 200μg/mL STTC能有效减少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数量;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量监测结果表明,在0.1~50.0μg/g浓度范围内,STTC对土壤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STTC用量为0.1、1.0、5.0、10.0和50.0μg/g时,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蛋白酶的活性表现为在STTC低浓度时活性增加,高浓度时为先抑制后增加。综合结果表明,STTC用于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土壤熏蒸具有安全、有效和施用简便的特点,或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5.
油菜菌核病生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平板拮抗筛选,分别从西藏日喀则地区和拉萨地区杂草根围土壤中筛选到2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RJGP16和YBWC43。通过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鉴定菌株RJGP16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菌株YBWC4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离体叶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RJGP16和YBWC43对油菜菌核病菌防治效果分别为50.24%和100.00%。脂肽化合物种类分析显示,菌株RJGP16产生脂肽化合物表面活性素和芬枯草菌素,菌株YBWC43产生杆菌霉素D和芬枯草菌素。表明菌株RJGP16和YBWC43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与其产生的脂肽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96.
桃红叶植原体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表现红叶的桃植株进行植原体16SrRNA基因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与pGEM 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茵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酶切、PCR鉴定,对筛选得到的重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该株系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翠菊黄化组中的植原体侵染桃树.  相似文献   
97.
Disease resistance mediated by the resistance gene Xa21 is developmentally controlled in ric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esis Related (PR)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and Xa21-mediated developmental disease resistance induc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OsPR1a, OsPR1b, and OsPR1c genes were cloned and their induction was analyzed, in addition to the OsPR10a gene, at the juvenile and adult stages in response to a wildtype Xoo strain that induces a resistance response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and an isogenic mutant Xoo strain that does not (compatible interaction). We found that the adult stage leaves are more competent to express these OsPR1 genes and that the Xa21 locus is required for the highest levels of induction.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小麦品种武汉2号和品冬34对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及抗病遗传规律,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以及致病类型Su11-4、Su11-5、Su11-11、PST-Ch42在苗期接种小麦品种武汉2号和品冬34进行抗病性鉴定,并用武汉2号和品冬34分别与感病亲本铭贤169进行杂交,对F2群体和F2:3家系在温室进行苗期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2号对CYR29和CYR32表现感病,对其它小种和致病型均表现抗病,且对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品冬34对所测试的小种和致病类型均表现高抗,且对CYR32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9.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比对后发现与TaWIR1b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获得的TaWIR1b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定量引物,分析TaWIR1b在全蚀菌胁迫条件下不同互作模式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全蚀病菌后抗病小麦品种‘新农19’中TaWIR1b基因被诱导表达,接菌后3d达到峰值143.97,感病品种‘新麦19’中峰值出现在接菌后8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4.22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缩节安(Mepiquat chloride,简称DPC)以及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增加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其中,以DTA-6调控效果为最佳,单薯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40%、40.26%、26.56%和11.32%,块茎还原糖含量比CK降低了20%。此外,调节剂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加快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各指标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调节剂对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不同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调节剂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DTA-6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