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66篇
  128篇
综合类   762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506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评价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体内芋花叶病毒检测方法,利用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的魔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DAS-ELISA、RT-PCR、荧光定量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1周,植株出现有明显病征的魔芋,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最高、RT-PCR次之,而DAS-ELISA酶联检测法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竹粉乙二醇微波液化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需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浓硫酸用量及乙二醇与竹粉质量比,研究微波作用对竹粉乙二醇液化效果的影响,再由正交试验确定微波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竹粉乙二醇微波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4 min,催化剂浓硫酸用量5%,乙二醇与竹粉的质量比为6∶1。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金枪鱼碎肉水解液喷雾干燥条件及喷雾干燥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干燥的蛋白肽粉产量为指标,对入口温度、干燥时间及进样速度进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喷雾干燥工艺.[结果]优化的喷雾干燥条件为入口温度145℃,干燥时间65min,进样速度3 ml/min时,蛋白肽粉产量为14.55 g/L,所得产物颜色较浅,粒度均匀,水溶性较好,气味芬芳.干燥肽粉对DPPH自由基半数清除率为25.48 mg/ml,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为28.81 mg/ml,还原力随肽粉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的金枪鱼碎肉水解液对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效果,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操作方法简易,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以竹粉为原料,低熔点聚酰胺(PA)为粘合剂,利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竹粉/PA复合混粉.对该材料激光烧结成型件进行了弯曲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竹粉/PA复合混粉激光烧结成型特性好,当其他烧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抗弯强度随激光功率增加而增加,当粉末床能量输入密度为0.22 J/mm3时,弯曲强度为15.1 Mpa,弯曲模量为219.7 Mpa.  相似文献   
995.
在基础日粮中(对照组)分别添加2.5%、5.0%、7.5%的杜仲叶粉在湖泊养殖网箱饲养青鱼60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青鱼的尾增重、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以β-actin为内参研究基因免疫球蛋白M(Ig M)、白介素-1β(IL1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I、MHC II)、肿瘤坏死α因子(TNFα)和补体C3六个免疫功能基因在青鱼肝、肾、肠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杜仲叶粉对青鱼生长性能以及组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7.5%杜仲叶粉组的青鱼相对增重率提高29.26%(P0.01),饲料系数降低22.73%(P0.01),且显著增加肥满度(P0.05)。添加2.5%、5.0%杜仲叶粉也有提高尾增重、相对增重率、肥满度,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但效果不如7.5%添加量显著。Ig M、MHC I、MHC II、TNFα、IL1β以及补体C3基因肾中的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肝中IL1β、MHC II、TNFα和C3基因表达也有明显差异;肠和肌肉中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基础饲料中添加7.5%杜仲叶粉能显著促进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和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8个品种芸豆(YD04-01~YD04-08)的脱脂、脱皮和脱皮脱脂粉,以不进行处理的全粉为对照,测定不同芸豆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8个品种芸豆粉营养成分含量及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与芸豆全粉的营养成分相比,脱脂和脱皮处理都能使芸豆粉水分含量降低,脱皮处理的影响更大;脱脂和脱皮处理均能使芸豆粉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脱脂处理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更大,脱皮处理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更大;脱脂处理使芸豆粉灰分含量显著增加,脱皮处理使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提高。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YD04-04水分含量最低,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YD04-07粗脂肪含量最高;YD04-08粗蛋白含量最高。与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蛋白提取率显著提高;与脱脂处理相比,脱皮处理对芸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更大。不同品种芸豆粉蛋白提取率存在一定差异,为55.47%~58.63%。【结论】与芸豆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能显著增加芸豆粗蛋白含量及蛋白提取率,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是芸豆蛋白提取的最佳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998.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包衣马铃薯适宜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 5 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进行包衣 ,在干旱年分对出苗率和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而在降水较多或灌水情况下可显著提高产量 ,以 4 115kg hm2 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9.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diclofenac sodium (DFNa) from a chitosan-oxidized konjac glucomannan (CTS-OKG) polymer film was studied. Konjac glucomannan (KGM) was initially oxidized by sodium periodate and then cross-linked to CTS via imine bonds (-C=N-) to form the new CTS-OKG copolymer. The DFNa loaded CTS-OKG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Finally, the release profiles of DFNa from the CTS-OKG polymer matrices were evaluated in a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fluid system comprised of two hours in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SGF; pH 1.2) followed by 24 h in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SIF; pH 7.4). A 1:2:1 (w/w/w) ratio of CTS:OKG:DFNa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3 hours gave the highest %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EE) of 95.6 ± 0.6 and resulted in a minimal release of DFNa (<1% over 2 h) in SGF (pH 1.2) and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ustained release in SIF (pH 7.4) with ~6% and 19% release over 8 and 24 h, respectively), some 15- and five-fold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wo commercial DFNa preparations, Diclosian and Voltaren. This formulation may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y as a long term intestine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model (at least 3 days).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考察并比较丹参超微粉和细粉中丹酚酸B的溶出特性。[方法]以桨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计算丹参超微粉和细粉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丹参超微粉和细粉中丹酚酸B体外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超微粉的溶出速率较细粉明显增加。[结论]超微粉碎不会影响丹酚酸B的体外溶出量,但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