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7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林业   360篇
农学   1902篇
基础科学   484篇
  1570篇
综合类   4046篇
农作物   1367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531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55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选用3头三月龄左右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公犊,按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三种日粮。日粮组成按精粗比分别表示为:70:30;60:40;50:50,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对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纤毛虫数量及微生物蛋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为70:30日粮条件下奶公犊瘤胃内pH值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70:30日粮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P<0.01)。不同日粮组成下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的瘤胃纤毛虫数量和微生物蛋白显著高于高精料组70:30日粮(P<0.01)。  相似文献   
13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在1997-2005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三种作物中,玉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大豆次之,水稻则处于劣势,但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3.
扁蓿豆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种植观察发现,种植第1年扁蓿豆和苜蓿生长都较缓慢,扁蓿豆的越冬率在l~4年内随着生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而苜蓿的越冬率比扁蓿豆稍低.返青都在4月末,从返青到成熟期的生育天数扁蓿豆为120d,苜蓿为103d.生活第2年的扁蓿豆草层最大鲜量出现在30~40cm处,其中叶量占52.4%;生活第2年和生活第3年的苜蓿草层结构最大鲜量都出现在40~50cm处,分别为50.6g和55.2g,比扁蓿豆分别少了12.4g和7.2g.种子产量第3年最高,扁蓿豆为188.4kg/hm2,苜蓿为211.95kg/hm2.扁蓿豆的生育期较长,第1年为150d,第2年为125d,第3年为120d;而生活第2年的苜蓿生育期为120d,第3、4年都为103d.  相似文献   
134.
选用3头3月龄左右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公犊,按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3种日粮,日粮组成按精粗比分别表示为:Ⅰ组70∶30、Ⅱ组60∶40、Ⅲ组50∶50,研究不同日粮组成下高寒地区小黑麦的DM、CP以及NDF在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动态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0∶40日粮时,其CP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明显低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差异显著(P<0.05);其DM和NDF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明显高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5.
不同营养水平补饲对湘东黑山羊肥育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0只3~4月龄的湘东黑山羊羔羊,研究3种不同营养水平补饲对肥育羔羊日增重、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在冬、春两个季节进行为期2个月的补饲。试验按完全随机单因子设计,每个季节设4个处理,即3个精料补饲组与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10头湘东黑山羊。参考NRC(1981)的山羊饲养标准设计补充饲料配方,每个季节的3个补饲试验组饲粮的精粗比分别按30∶70、40∶60、50∶50确定,平均补饲量依次按100、200、300g/(d.只)。结果表明冬季补饲试验1、2、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75、80.00和85.92g,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2.06%、81.12%、94.52%,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春季补饲试验1、2、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5.33、93.50和100.83g,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8.00%、51.22%、63.08%,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从季节对补饲效果来看,冬季的高精料补饲与低精料补饲(精粗比=30∶70)差异显著;春季的精料补饲量对增重影响不大。冬季补饲以精粗料比40∶60为好,春季以30∶70为好。冬季补饲使试验1、2、3组比对照组增加利润分别为5.14、9.23、4.49元/只;春季补饲使试验1、2、3组比对照组增加利润分别为8.97、5.98、2.35元/只。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补饲量是,冬季187.5g/d,春季154.1g/d。  相似文献   
136.
西瓜成熟花粉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瓜成熟花粉的超微结构特点,特别是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之间的关系,选取刚开花的西瓜雄花采集花粉,2.5%戊二醛固定并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照相。结果表明,西瓜成熟花粉粒中营养细胞含丰富脂类储藏物质和内质网,内质网堆叠,周围和间隙中充满脂类物质;含丰富高尔基体和大量小泡;质体很少。营养核通常深度开裂,产生多数裂片,裂片伸向生殖细胞。生殖细胞流线型,细胞壁电子透明,细胞核伸长,细胞质含高尔基体、内质网,不含质体。生殖细胞表面产生波状突起,波峰背离营养核。生殖细胞一端伸入营养核裂片间隙,2者构成雄性生殖单位。  相似文献   
137.
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及苗期耐冷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低温下种子发芽鉴定和苗期低温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9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冷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低温反应存在差异;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温度为15、20℃;低温下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上升;根据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冷害指数、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定,UC-82、里格尔、石番18号、红霸这4个品种抗冷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8.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穗数4 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 kg/hm2)与中氮水平(施纯氮120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籽粒产量5.7 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9.
以冬小麦陕农981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金诺丰对陕农981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诺丰能够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4.5%和10.7%;增加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对照增加2.6%;产量构成三要素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平均提高8.0%、7.5%和2.6%.不同时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蘖期>返青期.  相似文献   
140.
风成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11.5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期沉积的宁夏中卫冰沟剖面和兰州沙金坪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环境敏感粒度指标的提取,沙金坪剖面和冰沟剖面的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为24.70-27.90μm、62.47-68.97μm,冰沟剖面的阈值基本是砂粒级标准(>63μm),冰沟剖面由于距沙漠源区更近,受物源影响更大而使敏感组分更粗,不同地区的环境敏感粒度指标存在差异。另外,不同数学方法提取的指标也存在差异,数学方法的运用必须考虑其数值所表示的物理机制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