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7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林业   1455篇
农学   779篇
基础科学   307篇
  3318篇
综合类   3456篇
农作物   669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802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41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104周对2个试验点上包括3种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共5种处理条件下的毛竹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分解初期失重迅速,而后趋于缓慢。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林分立竹度和组成对竹林凋落叶分解速度有着显著影响,竹栎混交林及立竹度为3015株/hm^2纯竹林处理下,凋落叶的分解速度分别高于纯竹林的其它2种立竹度处理。剩余物中的N、P的浓度随分解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142.
桤柏混交林的效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桤柏混交林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造林类型。本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桤柏混交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6年生的混交林中其柏木在单位面积上的蓄积最比纯柏木林大80.6%,地上中分生物量比纯林高47.2%;混交林柏木的N,P,K,Ca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别 比纯柏林高65.47%,50.43%,7.70%和17.96%;混交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比纯柏木林大9.4-10.5%,混交林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3.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six years (1981–1986) on sandy loam soil on intercropping hedgerows of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with three field crops viz. maize (Zea mays L), black gram (Vigna mungo L) and cluster bean (Cyamopsis tetragonoloba L Taub.). In treatments 1 and 2 Leucaena hedges were planted as pure crops at close (25 cm × 75 cm) and wide (25 cm × 375 cm) spacings. In treatments 3, 4 and 5 the three field crops were intercropped between the hedgerows of Leucaena at the wide spacing, and in treatments 6, 7 and 8 the field crops were raised as pure crops. Leucaena was topped to 75 cm each time it attained a height of 175 cm. The pure crop of Leucaena at close spacing produced an average, over the six years, of 34 t ha−1a−1 of green fodder and 9.4 t ha−1a−1 of air dry fuelwood. The Leucaena at wide spacing produced 18.9 t ha−1a−1 of green fodder and 6.3 t ha−1a−1 of fuelwood. Intercropping with field crops decreased the yield of green fodder and fuelwood. The yield of all the field crops was less when raised as intercrops than as pure crops. Mean maximum net returns were obtained from intercrops of Leucaena and cluster bean (Rs 3540 ha−1a−1)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turns from pure crop of Leucaena at wide spacing but similar to the returns from pure crops of cluster bean. Leucaena with maize (Rs 3273 ha−1a−1) and black gram (Rs 3125 ha−1a−1)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net returns over pure crops of Leucaena at wide spacing, maize and black gram. ICRISAT =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Hyderabad, India. CIAT = Centro International de Agricultura Tropical - Cali - Columbia  相似文献   
144.
生物质液化燃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燃油的概念及其研发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燃油的必要性,简述了加工生物燃油的四种方法,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燃油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5.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是把低能量密度生物质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液体产物的一种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是人类开发可再生资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6.
磷素环境与马褂木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很低,难以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的需要。据统计,在全世界13·19亿hm2的耕地中约有43%缺磷,而我国耕地则有2/3缺磷(何绪生等,1998)。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富铝化作用明显,多数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磷素固定强烈,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1~2mg·kg-1(邱燕等,2003)。虽然施用磷肥的效果显著,但其利用率一般不超过10%,多为土壤固定并转变成植物较难吸收的Ca-P、Fe-P和Al-P等(熊毅,1997)。鉴于植物具有将土壤难溶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并加以吸收利用的能力,通过选育磷高效利用的植物品种来开发土壤中难溶态的磷素资源,可减小对施用磷…  相似文献   
147.
转锥式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装置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能利用技术,其反应器的生产能力是该装置设计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参数和指标。本文着重研究了转锥式反应器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转锥式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8.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各组分生物量,建立了实测生物量与材积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主要组成树种各组分生物量与其材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各主要树种材积与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存在差异;回归方程精度较高,用于根据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材积推算其生物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9.
对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荛花灌丛的分布及其提取液的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朔荛花一般分布在阳坡立地上,半阳坡生长不良,阴坡基本无分布,其生物量与立地条件有明显的关系,其乙醇取液对3龄粘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胃毒作用不明显,无触杀作用,对粘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杜仲叶内杜仲胶形成与积累的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杜仲叶含胶性状年变化和逐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着生部位叶片含胶率随叶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叶片含胶率差异很大,春季展叶时,叶片含胶率最低,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着生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虽然展叶时间不同,但是叶片含胶率都是在展叶时最低,在叶龄50~65 d时,含胶率几乎都达到最大值,杜仲叶片含胶率与叶龄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树龄的增大含胶率总体呈提高的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