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6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林业   594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281篇
  1126篇
综合类   2416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536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50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现代农业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松  孙彩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30-333
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农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项目的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3年研究区的建设用地快速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林地和水域稍有减少;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净减少约2 295万元,其中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其次是耕地和水域;从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的价值量来看,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价值减少最多,其次是水源涵养、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入生态系统价值敏感性指数,验证了研究区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废弃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达到重度风险级别;从克里金插值结果来看,废弃地表层土壤污染最小的地方均在废弃地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河流尾段处,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尾矿库东部、服务区、居民点、河流中段以及河流转弯处。  相似文献   
994.
苹果中4种常用农药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国产苹果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灭幼脲4种常用农药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进行评估,明确并量化中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上述4种常用农药膳食摄入风险水平,为苹果安全生产、消费及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渤海湾(辽宁、山东、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陕西、山西、河南)两大苹果优势主产区采集的282份苹果样品,运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中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农药膳食摄入(暴露)风险进行概率评估。首先对282份苹果样品中上述4种农药残留检测值进行分布拟合,拟合度运用Chi-Squared、Anderson-Darling、Kolmogorov-Smirnov 3种统计方法进行检验,综合考虑3种评估拟合结果,确定最佳拟合分布。STMR、HR取最佳分布拟合值,%ADI和%ARfD分别表示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参试的282份苹果样品,255份(占90.4%)苹果样品中检出了农药残留。在检出的4种常用农药中,多菌灵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1.9%;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吡虫啉,分别为52.1%和39.0%;灭幼脲的检出率最低,仅为31.2%。绝大多数苹果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最大检出浓度为0.9251 mg·kg-1(多菌灵),但仍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3.0 mg·kg-1。样品中4种常用农药残留量均值依次为多菌灵(0.1042 mg·kg-1)>灭幼脲(0.0182 mg·kg-1)>甲基硫菌灵(0.0082 mg·kg-1)>吡虫啉(0.0050 mg·kg-1)。样品中4种常用农药残留量离散程度有异,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32.8%(甲基硫菌灵)、214.8%(吡虫啉)、174.1%(灭幼脲)和136.4%(多菌灵)。282份苹果样品农药残留量分布规律较明显,随着农药残留浓度的升高,样品所占的比例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7份(占9.6%)苹果样品中未检出上述4种常用农药,198份(占70.2%)苹果样品中检出2种及以上农药残留,19份(占6.7%)苹果样品甚至检出4种农药残留。不同年龄组人群食用苹果途径的上述4种常用农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分别为0.2120%-35.1100%(多菌灵)、0.0051%-0.8240%(吡虫啉)、0.0049%-0.1710%(甲基硫菌灵)和0.0004%-0.0152%(灭幼脲);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分别为0.1940%-16.0500%(多菌灵)和0.0122%-0.9400%(吡虫啉)。幼儿(2-6岁)和儿童(7-13岁)2个年龄组人群由于体重较轻,而苹果摄入量相对较高,膳食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为重点监控对象。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农药膳食摄入风险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同一年龄组人群,选取的百分位点值越高,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越大。【结论】中国苹果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灭幼脲这4种常用农药检出率较高,但所有样品农药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中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上述4种常用农药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幼儿和儿童2个年龄组人群膳食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95.
"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铜在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利用保留因子对铜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较强,明显大于潜育型水稻土,但潴育型水稻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潜育型水稻土;2种水稻土对铜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及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铜的环境风险随铜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且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  相似文献   
996.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7.
为露天煤矿矿区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提供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与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相结合对呼伦贝尔市东明露天煤矿堆土场外围东南侧牧场土壤Cr、Cu、Zn、Cd、Pb、As和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同时运用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牧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牧场土壤7种重金属含量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相比均未超过规定限值,与内蒙古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Zn和Pb的含量均超标,超标率为5.56%和83.33%。牧场土壤7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1,土壤污染等级为清洁;综合污染指数0.7,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为53.04(40),呈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金属均为低生态危害程度;7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为86.43(90),呈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主要贡献因子是Cd。Cu、Zn、Cd与Pb及As与Hg具有相同来源的可能性大,Cr具有单独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调查陕西省永寿县刺槐人工林的健康状况,以及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森林健康评价体系,在永寿县布设45块刺槐人工林样地并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刺槐样地健康状况,并采用判别分析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刺槐人工林中健康林分占33.33%,亚健康占64.44%,不健康占2.22%,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区内人工林需要进行疏伐等经营措施提高林分健康水平,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用于森林健康评价中,且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999.
黑龙江大豆生产时空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大豆产量锐减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依据1993—2012年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ARB)20 a的产量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单产分布模拟推导法,分析了黑龙江大豆产量时空变化,并评估了相应的生产风险。结果表明:2005年黑龙江大豆产量达到峰值748万t,2012年产量直线下降至463.4万t;2012年,齐齐哈尔、农垦总局和黑河为黑龙江三大主产区,产量占全省的55.73%,发生灾害的概率分别为41.61%、18.78%和41.11%,全省灾害发生概率最高的是大兴安岭46.42%,最低的是农垦总局18.78%;齐齐哈尔和黑河作为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灾害风险相对较高,在灾害防御投入、政策补贴等方面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计算苏北地区近25 a(1989—2013年)的季节干旱指标,分析江苏省苏北地区五市的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其进行动态干旱风险评价。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四个影响因子构建相应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适合苏北五市的气象、水文、地理、社会经济方面相关二级指标,组合运用熵权法和CRITIC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通过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苏北五市进行动态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干旱时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发生干旱多为轻旱和中旱,且多发生于春夏秋三季,盐城市冬季发生中旱和重旱相对较频繁;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和干旱频率趋势大体一致,五市发生春旱的频数和强度总体都呈增加趋势,而秋季情况略有好转。近年来,苏北地区五市的旱灾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风险排名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盐城,其中,防灾减灾能力对于干旱风险的动态变化体现出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