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394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136篇
  357篇
综合类   1422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223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257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不同胁迫条件对青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青、阳都青菜2个品种的幼苗分别进行低温弱光(4~8℃;500 lx)双重胁迫和低温弱光盐(200 mmol/L的NaCl溶液)三重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叶绿素(CHL)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品种的青菜幼苗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程度不同,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耐低温弱光和对低温弱光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2.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4(I_(24))间作5种种植模式,并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玉米和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指标;建立了考虑光线入射角度和群体冠层结构几何关系的玉米/苜蓿间作群体辐射传输模型,并用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单作处理的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处理(P<0.05),而在2019年各间作处理苜蓿的干物质分别比单作高197.8、180.3和197.0 g·m^(-2);处理I_(12)、I_(22)和I_(24)两年总的玉米生物量比SM处理高12.1%、0.9%和23.9%。所有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在2019年均大于1.0,表现出间作优势。辐射传输模型可准确模拟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间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0和66.6μmol·m^(-2)·s^(-1)。除玉米和苜蓿生育前期及玉米收获后,不同间作处理苜蓿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均低于单作苜蓿。2018和2019年I_(12)、I_(22)和I_(24)间作处理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处理高52.5%、9.3%、51.7%和28.5%、9.6%、21.0%,而间作苜蓿的LUE仅在2019年显著高于单作19.2%、32.4%和20.9%(P<0.05)。因此,合理的玉米/苜蓿间作带幅搭配可改善苜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尤其是玉米/紫花苜蓿2∶4间作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优势显著,建议在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3.
104.
紫荆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然条件下使用LCA-4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紫荆连体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中午胞间CO2浓度增高,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暗呼吸速率日进程为单峰曲线,中午最高。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曲线是单谷型,午间最低。(2)一天分时段光响应试验表明,饱和光强和表观量子效率上午最高,中午最低,下午有所上升。下午的光补偿点是上午的2倍,中午则是上午的近3倍。不同时段遮光都使得气孔阻力和胞间CO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5.
小报春Primulaforbesii是一种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具有园林应用潜力的野生花卉.在将其引种后应用于园林的过程中,特别对其引种后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气CO2浓度下,光强是影响小报春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2)小报春的光补偿点在26.18~43.10μmol·m-2s-1之间,饱和点低于1400μmol·m-2s-1;3)小报春植株有一定的耐荫性,不适合在强阳光直射的地方生长,种植应用时应给予一定的侧方遮荫.  相似文献   
106.
无土栽培基质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无土栽培的发展史,以及无土栽培对于基质的总体要求,基质的理化性质对于各种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一些常用栽培基质的简介,最后对桉树嫩枝扦插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7.
以新铁炮百合品种"雷山一号"为试料,用其实生一代的种球进行鳞片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籽球形态建成有明显影响,在自然光条件下,鳞片形成籽球数量多,但个小,每个籽球平均产生叶片2~3枚,在黑暗条件下,形成籽球数量少,但个大,且极少产生叶片;不同层次鳞片扦插产生籽球的数量不同.各层鳞片产生的籽球按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外层鳞片>中层鳞片>内层鳞片.  相似文献   
108.
银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 Hand.Mazz.)系樟科樟属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4℃,降水量800 mm以上的四川、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南等地区,是自然分布最北面的樟科植物.该树种系典型的北亚热带树种,对水、热条件的要求低于其它樟科植物,既能耐-10℃的低温,又能耐干旱[1].银木树皮灰色、光滑,叶近革质,互生,椭圆状、倒圆状披针形,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湖南、四川等地已人工栽培多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行道树.  相似文献   
109.
修枝对杨粮间作系统中光照及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选取株行距 1m× 10m的毛白杨和花生间作田 ,研究修枝对间作田不同水平位置的光照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修枝强度的增大 ,不同处理间作田相应位置的光照强度增强 ,花生的产量和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修一层枝和修两层枝的间作田 ,东林冠下测点日均光照强度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 2 6 0 %和 5 5 1% ;西林冠下提高 19 0 %和 38 4 % ;行中提高 2 0 7%和 38 6 %。修一层枝、修两层枝的间作田花生产量分别比不修枝的提高17 1%和 4 7 6 % ,花生果生物量提高 17 6 %和 4 7 8% ,秸秆提高 12 0 %和 31 5 %。修枝对花生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11 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生理物质对遮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光率45%、75%和全光照3种光生境的植物栽培试验,测定了11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变化,分析了遮荫对不同木本植物生理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能增加多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花青素含量,特别是色叶植物,从而影响色叶植物的叶色效果,遮荫可减少色叶植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增加非色叶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但对不同类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幅度不一;遮荫能减少大多数植物的淀粉含量,但使部分色叶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而不同遮荫程度对植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光生境变化对植物叶片蛋白质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幅度也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