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7篇
  2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This study was in an olive (Olea europea L.) grove in the Vélez Blanco District of Almería, Spain, where the soil is a typical Aridisol. The aim was to evaluate subsoil compaction caused by three different tractors currently used in olive grove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i) the cone index (CI), (ii) hydraulic conductivity (HC) and (iii) rut depth after passage of a light tractor (LT = 22.50 kN), a heavy tractor (HT = 42.60 kN) and a medium tractor (MT = 33.30 kN). The CI differed for the topsoil (0–200 mm) for each type of tractor after up to five passes. In this depth soil level, the CI was greatest for LT because the ground pressure (by narrow tyres) was greater than under the MT and HT. For deeper layers,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tractor passes and CI values, and the CI was greater for passes by the HT than the LT or MT. The HT resulted in shallower ruts up to the fifth pass, and the CI values were smaller because there was less ground pressure from this tractor than the others. In all treatments, tractor traffic caused varying decreases in HC in the 0–600 mm depth range.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subsoil compaction is related directly to tractor weight. For the three tractors, topsoil compaction is caused by ground pressure and not on total axle load.  相似文献   
112.
113.
张建春  巩婷  马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46-17147,1715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发生在天津的一次暴雨和对流性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探空分析和物理量场分析可以揭示其充沛的水汽供应条件。暴雨和低空急流有明显的伴生关系。同时,地面暖脊的存在是其产生对流性天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4.
根据液压钻机的实际工作状态,研究履带架的受力特点,通过建立实体简易液压钻机整体结构模型,介绍一种有限元简便分析方法,对履带架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确定了履带架实际工作中的几种危险工况,并结合危险工况对履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更精确的履带架的强度分布,为履带架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台风“达维”进入渤海后定位、路径及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北上台风的移动路径特点、台风中心的定位方法以及产生台风暴雨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辽宁省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库检索系统及卫星、高空和地面的实况资料,分析2012 年第10 号台风“达维”进入渤海后的定位、路径和强度变化及其在天气学和动力学角度的成因。结果表明:(1)当台风云系不显著时,台风中心位置可以通过地面风场出现气旋性的辐合流场,同时配合流场内出现的低气压区来主观定位;(2)台风“达维”的路径变化一方面受到中高纬度西风槽与之相互牵引并结合的影响,另一方面副高南侧的双台风系统加强了副高西南侧的急流带,“达维”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边缘流场影响;(3)低海温及低层冷空气入侵是“达维”强度减弱的2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为探究台风移动路径及降水影响因素,运用fortran软件对NECP/NCAR数据和NOAA降水资料进行计算处理并用Grads软件出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输送分析台风“菲特”移动路径及降水成因。结果表明:“菲特”由生成到登陆过程都受到副高和西风带影响。期间,台风“丹娜丝”通过推进副高西进加快“菲特”登陆;“菲特”在移动过程中,10月1日02时—2日08时受强引导气流影响而加速,2日14时—4日14时因该引导气流减弱而移速减小,从4日20时始在副高西进增强引导气流作用下向西转向并加速。此次台风降水过程(6日—9日)中,浙北余姚地区和浙东南地区均存在降水高值区。从副高南缘洋面上延伸到江浙地区的1条完整水汽输送带持续为“菲特”提供水汽造成浙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17.
我国温室内作物采摘收获主要是人工作业,没有辅助的配套设施设备,劳动消耗大、效率低。虽然目前相继推出有轨道的采摘车,但由于温室种植面积大,轨道的成本占比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无轨道电动采摘车,实现了温室作业通道内无轨道采摘。该无轨采摘车主要由行走转移底盘、液压升降机构、工作平台、液压举升及控制部分等构成。该采摘车在温室狭窄的作业通道内运行,进行无轨道采摘作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零排放及无污染等优点。经过实际生产试验,相对人工作业,工作效率可提高6~7倍。  相似文献   
118.
轮式拖拉机水田轮辙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轮式拖拉机为动力的水稻精量穴播机作业时会在田面压出宽而深的轮辙,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变螺距等径螺旋覆土方式。该文分析了覆土原理,进行了运泥过程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螺旋覆土器的运泥量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和优化设计,确定了螺旋外径为250 mm、内径80 mm 和最大螺距200 mm 等关键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拖拉机轮辙自动填覆系数大于0.6,拖拉机前进速度不超过1 m/s 条件下,轮辙覆土装置能较好的填覆辙深不超过250 mm,辙宽小于400 mm 的轮辙,并保持泥面平整,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拖拉机轮辙覆土装置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加权综合与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开展了淳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并绘制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汾口、中洲、大墅镇和鸠坑、浪川乡为极重度风险区,梓桐、临岐、威坪、枫树岭镇和安阳乡为重度风险区,其余为中度以下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0.
奶牛发情识别是奶牛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奶农的经济效益,而现有的奶牛发情识别方法存在效率低、时效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大数据实时流式框架Storm设计并实现了奶牛发情实时监测系统。利用阿菲金二代计步器获取奶牛体征参数,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到服务器,采用基于Storm的实时流式框架进行处理,JavaWeb对处理后的体征参数可视化展示;以2 h作为单个时间片,6 h作为一个情期显著滑动窗口,选取窗口内连续3个时间片单元的步数s1、s2、s3、累积静卧时间t1、累积起卧次数b和累积站立时间t2为特征向量,建立了基于Storm的奶牛发情SVM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平均延迟在2 s内,平均准确率在98.9%以上,奶牛发情预测准确率为85.71%,奶牛发情预测周期缩短为6 h。该系统为奶牛发情预测提供了有效工具,对其他大型动物的监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