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30篇
  28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16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4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甲霜灵·刺复配剂对棉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甲霜灵和霜霉威复配剂对棉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复配剂MPA、MPB、MPC对棉疫病菌的DC5。分别为0.0555,0.1044μg/mL和0.0845μg/mL,对照单剂甲霜灵和霜霉威对棉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0.0391μg/mL和10.6183μg/mL;联合毒力分析表明,甲霜灵和霜霉威按1:1.5复配有增效作用,按1:1和1.5:1复配有相减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吡吗啉(pyrimorph)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休止孢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066、0.059和0.550 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其EC50值为 9.78 μg/mL。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经丁吡吗啉处理后的菌丝分枝相对较少,分枝间距拉长,但对 菌丝直径无影响;从致病疫霉对番茄叶片的侵染过程来看,丁吡吗啉浓度为100 μg/mL时,处理24 h后在叶片表面只能看到少量休止孢萌发,96 h后未产生孢子囊。丁吡吗啉在1 μg/mL和10 μg/mL 时对菌丝体细胞膜的电导率无影响,但当浓度为50 μg/mL时其电导率值明显上升;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μg/mL浓度下,其对致病疫霉菌丝体的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其菌丝体内的DNA合成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A boll rot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Greece in August 1993 in Larissa and Volos counties, an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1995 in Trikala and Phthiotis counties. Fungi of the genusPhytophthora wer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plan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were recorded on mounts made directly from the infected tissues or after growth of the isolated fungus on corn meal agar or sterile distilled water. Colony morphology, growth rates, features of asexual and sexual structures and maximum growth temperatures were examined. APhytophthora species new to Europe,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 attacking cotton bolls, was identifie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s was confirmed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s of detached cotton bolls. Analysis of α-esterase isozymes revealed unique banding patterns for isolates ofP. boehmeriae compared with those ofP. cactorum andP. parasitica, which arePhytophthora species with similar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36.
苎麻疫霉对棉苗致病力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分离自江苏省棉铃疫病病组织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野生型菌株JS-5为亲本,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测定了苎麻疫霉对棉苗致病力在游动孢子无性系和卵孢子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连续两代稳定遗传,而在单卵孢第1代(OG1)则发生连续性变异。从OG1中选致病力强、弱2个单卵孢株为亲本,分别建立单卵孢第2代(OG2)和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并测定其对棉苗的致病力。结果为上述2个单卵孢株的游动孢子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均与其各自亲本相似,而在它们的单卵孢株群体(即OG2)中对棉苗的致病力继续发生复杂的连续性变异。上述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对棉苗的致病力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胡椒瘟病病原菌对常用的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胡椒瘟病病原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9 %烯酰吗啉·锰锌WP、25 %甲霜·霜霉WP、50 %烯酰吗啉WP和36 %霜休锰锌WP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1.862 1、1.129 8、3.419 8和6.309 6 μg/mL;50 %琥铜甲霜WP次之。  相似文献   
38.
大豆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疫病严重影响我同及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为探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大豆疫霉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CR的方法从大豆疫霉菌中克隆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并利用RT-PCR法对其在大豆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pspg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236 bp,编码一个长412氨基酸的蛋白质.对其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其它卵菌的pg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RT-PCR分析表明:pspg1基因在接种大豆疫霉菌的大豆下胚轴中大量表达,而在健康大豆下胚轴中未检测到.克隆了大豆疫霉菌pspg1基因,并发现该基因在大豆疫霉菌侵染大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选择了5种杀菌剂,将其制成具有缓释性能的颗粒剂,施在辣椒根茎基部防治辣椒疫病。室内接种试验,有4种颗粒剂施药7d后防效100%,21d后防效95%以上。田间试验防效平均在84%以上,连续3年田间应用,防效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鉴定大豆根特异性启动子及其最小调控片段,并利用启动子工程技术构建时空特异人工启动子并评价其在根腐病抗性中的应用价值,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遗传改良提供遗传元件。【方法】 通过分析大豆根、茎和叶片转录组数据,筛选在根中特异高水平表达的基因,克隆获得其启动子序列。根据顺式元件的分布位置构建截短载体,并驱动GUS报告基因在大豆发状根组织中超表达,筛选控制根特异性表达的核心片段。将获得的核心启动子片段与疫霉菌诱导启动子元件p4XD串联构建人工启动子驱动疫霉抗性相关基因GmNDR1在大豆发状根中超表达,分析转基因组织对疫霉菌抗性水平及目的基因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转基因本氏烟草从整株水平评价转基因材料对疫霉菌的抗性水平。【结果】 通过筛选发现6个大豆根特异性表达的PR1同源基因,其中,pGmPR1-9具有最高的启动子表达活性。PLACE在线预测发现其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根特异表达相关顺式元件。对pGmPR1-9启动子进行截短试验,发现5′端截短片段L1、L2、L3、L4和L5均具有启动GUS表达活性,长度为166 bp的L5(-166—-1)片段具有全长启动子80%的活性,并可驱动GUS在转基因烟草根中特异表达;3个3′端截短片段R1、R2、R3和1个双端截短片段M1几乎检测不到GUS酶活性。p4XD-L5融合片段驱动GmNDR1在大豆发状根中超表达后可显著提高大豆发状根对疫霉菌的抗性,超表达发状根接种病原菌后发病程度和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疫霉菌丝积累量在接种48 h时减少66.5%。GmNDR1在超表达组织中始终维持在高表达水平,在接种前,表达量是对照组织的39.2倍,接种后,表达量受疫霉菌侵染诱导进一步上调,并在36 h达到最高。GmNDR1在p4XD-L5::NDR1转基因本氏烟草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片,表现出明显的根部表达偏好性。超表达株系接种辣椒疫霉菌15 d后的株高、根长和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同时叶片萎蔫率和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结论】 鉴定获得一个大豆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及其核心序列,融合诱导性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核心元件的人工启动子p4XD-L5驱动抗性基因GmNDR1超表达,可显著增强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和本氏烟草对疫霉菌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