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对西宁地区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观察,并进行了树干注药防治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黄斑星天牛在西宁地区2年发生1代,危害树种有杨、柳、榆和白蜡;树干打孔注药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22.
爱豪虎蛾是乌蔹莓的重要食叶害虫,还为害葡萄.在南昌1年发生1代为主,部分2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表土层的蛹室内越冬.各代蛹的滞育率不同,1代为75%左右,2代约为5%,个别2代蛹滞育时间长达654天,跨越两个冬季,成为3年1代.如此特殊的生活史,是鳞翅目昆虫生物学上所少见,也是它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23.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落叶松毛虫是我国松林毁灭性大害虫。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年发生1代(跨两年度),主要以4龄幼虫越冬。每年5月-7月为害最烈。本文详细报道了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为生产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榆凤蛾是榆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在南昌一年发生2代,部分1代,个别年份有不完全的3代.以蛹在落叶间、表土层中或土石块下的薄茧中越冬。全年有两个为害烈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一龄期不取食,二龄始进食,从孵出至长成均群聚活动和取食.雌蛾的引诱力很强,能吸引周围500m 内的雄蛾前来交配。  相似文献   
25.
缪承杜  洪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695-6697,6700
综述了真菌分类研究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并归纳和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6.
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在江西泰和县一年发生完整的二代,部分三代,主要以卵在蔗蔸、土表层、枯鞘残茎和蔗种叶鞘内越冬,尚有少部分成虫在宿根蔗蔸和枯鞘叶中过冬。全年有两个为害严重期,第一次在五六月甘蔗苗期,第二次在八九月甘蔗伸长期。一代若虫孵化较整齐,且低龄若虫集中在心叶内吸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多群集在蔗株下部枯鞘与蔗茎间隙内栖息、取食和交配。卵成块产于叶鞘边缘内侧,以叶鞘抱茎松紧度适中的叶位分布最多,二代成虫9月间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化并发育为三代成虫越冬;10月初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再孵化而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27.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8.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2):49-52
短额负蝗在北纬39°以北的大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期为270~280天。翌年6月上旬开始孵化,蝗蝻共5龄,蝻期为59~66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死亡,成虫期为41~52天。负蝗卵的孵化要求5cm土温达到19℃以上,土壤湿度在15%~20%;羽化需要在20~25℃的晴朗天气。交尾期平均为28天,有雌虫背负雄虫和多次交尾的习性,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雌虫三龄前主要集中在荒坡,地埂上为害双子叶杂草,四龄后转移到田间暴食为害双子叶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农业、化学、生物防治,均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9.
杧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专一为害杧果(Mangiferaindica L.)嫩叶。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显著,生活史较为复杂。主要以幼虫和极少数成虫越冬。卵期2~3天;幼虫3龄,1~3龄历期分别是1~2、2~3和4~5天;蛹期10~14天;成虫期7~15天。成虫平均寿命114天。雌成虫将产有卵的嫩叶自叶片近基部处整齐咬断而使果树落叶,甚至秃枝。为害盛期5~10月。雨湿条件对该虫的发生程度和为害周期有重要影响。旱季翻耕园地、雨季拾毁切落叶以及药剂挑治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从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园林植物探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探春是一种适合北方地区栽种的很好的夏季开花植物。通过对探春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为探春在北方地区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