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丛生芽再生体系。[方法]以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种子萌发培养基中6-BA浓度、子叶节萌发天数、丛生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及6-BA浓度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和外源激素对丛生芽伸长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6-BA的萌发培养基与不添加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子叶节的生长及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且6-BA浓度在2.0 mg·L-1时,诱导率最高可达73.3%,平均芽数2.26个;(2)种子萌发天数对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萌发7 d的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74.7%,但与萌发9、11 d的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差异不显著;(3)MS和B5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B5抑制褐化的效果显著好于MS;(4)采用1.0 mg·L-16-BA+0.3 mg·L-1IAA激素组合有利于丛生芽伸长,伸长率为60.5%;(5)不同浓度生长素组合均能促进丛生芽幼苗生根,1.0 mg·L-1IBA生根率最大,生根数最多。[结论]最佳蒙古沙冬青子叶节丛生芽再生体系为:以在MS+2.0 mg·L-16-BA培养基中黑暗培养7 11 d的幼苗子叶节为外植体,在B5+1.0mg·L-16-BA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待丛生芽长约0.3 0.5 cm后,转入B5+1.0 mg·L-16-BA+0.3 mg·L-1IAA培养基中进行伸长培养,当丛生芽伸长至2 3 cm时,单株切下转入1/2 B5+1.0 mg·L-1IBA培养基中生根,该体系与愈伤组织培养相比能缩短培养时间,改善褐化严重、玻璃化等问题,可为蒙古沙冬青的扩繁及进一步开展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矮沙冬青种子的超干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干燥法对矮沙冬青种子进行超干保存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条件下,对照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已大幅下降,而超干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所受影响较小。对超干种子的电导率、脱氢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为3.35%的超干种子细胞膜通透性较低,脱氢酶活性较高。回湿处理是保证超干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采用室内回湿24 h+饱和水蒸气回湿24 h可以显著提高矮沙冬青超干种子的活力。说明利用超干技术保存矮沙冬青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试验以沙冬青种子为材料,在培养箱内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外源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生理生化活性、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等方面的影响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最佳浸种浓度为200mg/L。经过赤霉素浸种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指数提高,种子TTC还原力增强,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降低,表明赤霉素对种子的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其对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64.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 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 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5.
不同环境下沙冬青属植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林克  张娟 《干旱区研究》2004,21(3):269-274
对 2种沙冬青叶和种子中蛋白质结合氨基酸及种子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 ,其结果显示 :9种主要结合氨基酸含量之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73.71%~ 76 .0 7% ,反映了属内种遗传的一致性。不同器官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不同 ,并随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 ,栽培条件下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状态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稍高于新疆沙冬青 (A .nanus)。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栽培条件下 ,沙冬青种子中结合氨基酸的含量大于叶中的含量 ;两种沙冬青叶中含有一定量的Cys(半胱氨酸 ) ,而种子中几乎不含Cys。总游离氨基酸的绝对含量范围在 2 .10~ 12 .5 1mg/g·dr.wt;均含有较高的Asp(天门冬氨酸 )、Glu(谷氨酸 )、Ser(丝氨酸 )和Arg(精氨酸 ) ,Met(蛋氨酸 )、Ile (异亮氨酸 )、Leu(亮氨酸 )和Gly(甘氨酸 )含量普遍较低。种间种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 ,栽培条件下种子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其中Pro(脯氨酸 )和Asp含量分别是野生状态下的 2 .4和 4 .1倍。结合引种栽培区的气候环境因子分析 ,这些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植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关联。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分析兴凯湖定点同日随机采集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比较2龄鱼和≥3龄鱼两实验组样本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四种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蒙古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其他三种鲌类肠道脂肪酶活性高于肝胰脏(P0.05)。2龄和≥3龄鱼蒙古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高,翘嘴鲌和兴凯鲌分别次之(P0.05);2龄鱼兴凯鲌、蒙古鲌、翘嘴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高,≥3龄鱼蒙古鲌和红鳍原鲌显著高于兴凯鲌、翘嘴鲌(P0.05)。2龄组和≥3龄鱼翘嘴鲌肠道脂肪酶活性和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均较高,≥3龄蒙古鲌和兴凯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翘嘴鲌和红鳍原鲌(P0.05)。本研究结果对科学保护与利用相关鱼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三种濒危植物种子萌发期抗盐性、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室内模拟盐分和干旱胁迫条件,对绵刺(PotaniniamongolicaMaxim.)、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Maxim.)Chengf.)三种荒漠地区的濒危植物种子萌发期抗盐和抗旱性做了比较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PEG(聚乙二醇)溶液,以自来水为对照,用它们分别来处理三种植物的种子,做发芽试验,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得出耐盐性的顺序为:绵刺<四合木<沙冬青。抗旱性顺序为:沙冬青<四合木<绵刺。  相似文献   
69.
以银川植物园收集圃种植的2a生地椒为采穗株,对地椒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根剂(IBA)浓度的升高,地椒扦插生根率和成团率均呈规律性变化;以IBA 50mg/L为最佳生根激素浓度;以草炭∶蛭石∶珍珠岩(1∶1∶2)为最适的扦插基质;5~6月为地椒最佳的嫩枝扦插时期。  相似文献   
70.
为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F1)共6个个体的鳍条提取总DNA进行双酶切简化基因组测序,使用Stacks软件构建SNP比对参考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7.01 GB,平均每个样品1.17 G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399 145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97 911个。基于亲本及其子代的SNP位点分析表明,亲本及其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39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85 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73 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372 7,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47 2,平均可分型样品比例(genotype rate)为93.94%。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间的分化指数为0.309 6~0.894 0,遗传距离为0.370 5~2.244 3。使用最大似然(ML)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区分明显。本研究通过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分析,将为鲂鲌鱼类的杂交选育提供更多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