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93篇
  82篇
综合类   857篇
农作物   64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0 概述 原料蔗的卸落及输送是甘蔗制糖企业压榨车间重要的工艺过程,其主要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原料蔗卸落并输送到蔗槽,由撕裂机进行撕裂,目的是既保证原料蔗的新鲜度以提高产糖率,又即时全负荷送料以满足其榨量的要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2.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广西柳江县7个乡镇65个村的糖料蔗农业生产多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县糖料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子,为该县糖料蔗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3.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桂中以南年平均气温20℃~22℃,年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50~1750毫米,光热充足,雨量丰富,无霜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蔗糖生产自然资源条件。因此,广西种蔗制糖的历史悠久,素有“蔗糖之乡”的称谓。然而,广西蔗糖生产得以长足发展,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自治区成立40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西蔗区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使广西蔗糖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化。回顾广西糖业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4.
苏健 《广西蔗糖》1998,(1):9-9,14
新台糖16号宿根试验是在新植品比的基础上进行.新植蔗品比于1997年3月1日收获。人工用小锄低砍,甘蔗收获后2~3天,把田间蔗叶隔行堆放,然后人工用锄开垅松蔸,施放基肥,每666.7m^2放国产复混肥100公斤,并适当盖土。天气转暖后,宿根蔗陆续发株出土。于5月21日进行一次发株调查,以后松土除草,5、6、7月追肥。由于主持试验的人员工作较忙,施肥没有详细记录,田间调查也停止进行.宿根试验当作一般生产,田间工作按一般生产管理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广西蔗糖》2003,(4):51-51
多年来 ,贵糖坚持以蔗为本的战略 ,2002/2003年榨季入厂甘蔗139 .5万吨。在进厂甘蔗的质量验收及保证新鲜度上 ,做了大量细致及多项试验工作 ,由技术中心 ,品控部、制糖厂配合农务部做好第一车间的管理 ,要求农务部要明确责任 ,质量管理要成体系 ,管理措施要落实到位 ,质量工作效果要用数据反映 ,在甘蔗蔗糖分与往年同期相比偏低时 ,要找出质量的难点。订出解决进厂原料蔗蔗尾长、新鲜度差的应对措施 ,同时 ,由技术中心出具三种试验方案 ,查定原料甘蔗新鲜度与甘蔗糖分转化的变化关系 ,通过观察甘蔗刀口部分甘蔗外观变化情况 ,如发黄、发红…  相似文献   
128.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准确反映土壤有效性,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是探索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放牧和刈割野外控制试验,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发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其中围封区和刈割区土壤SOC含量显著大于放牧区,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活性有机碳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放牧>围封>刈割。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均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MBC和土壤ROC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大于放牧区。土壤MBC、ROC和SOC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ROC和土壤MBC与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围封与刈割有利于土壤SOC、MBC、ROC的提升,放牧对土壤DOC有一定累积作用。围封和刈割增强了土壤SOC的稳定性,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研究不同养分处理对大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施有机肥、施化肥、放牧和对照(无管理措施)对草原种群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较对4个处理下的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化肥和放牧处理均提高了羽茅的重要值,化肥处理达到了显著(P<0.05)水平;而大针茅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一定程度上,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草群高度,而化肥和放牧处理降低了草群高度。草群盖度变化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化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草群盖度,而有机肥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群盖度。产草量变化情况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提高了产草量,化肥处理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鲜草产量。[结论] 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化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盖度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   
130.
《技术与市场》2001,(12):30-30
高级农技师闫安照,培育出适宜在北方生长,优质高产甘蔗新品种──滩蔗二号。它含糖量高达19.6%,通过大田试种,亩产可达到18000公斤的好收成。 闫安照潜心研究立体高效农业30多年。摸索出了从三种三收至托种七收上百个立体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引进试种,一千多个优特新作物品种.闫安照从60年代末开始研究甘蔗北移问题,他先后引进试种100多个甘蔗品种,但多数因不适宜北方生长而被淘汰,199李年他在栽培、普及推广日本蜜蔗 (浚蔗一号)的同时,便着手于培育浚蔗二号。 俊蔗二号属一年生高水肥高糖四碳植物,叶片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