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初步探讨了水分调控对罂粟不同生育时期地上主要器官吗啡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冬灌区现蕾期到盛花前期,随着灌水频率加大,罂粟壳中吗啡含量明显提高,盛花后期的连续灌水使罂粟壳中吗啡含量急剧下降,免冬灌区恰好相反,发育后期适当加大灌水频率和提高灌水量能明显的提高罂粟壳中的吗啡含量  相似文献   
12.
罂粟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罂粟抗氧化酶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烯效唑处理对抗氧化酶各项指标的影响显著地高于低浓度处理;烯效唑处理后罂粟的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野罂粟(Papaver naudicaule L.)系罂粟罂粟属植物,药用全草,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成熟的野罂粟种色黑褐,状如微宿腰果,平均种长0.92 mm,腰宽0.40 mm,厚0.38 mm[1]。动物试验尚未发现有成瘾现象[2],有望成为替代罂粟而亟待开发的药用资源,人工种植意义重大。由于野罂粟种子籽粒很小,特别适合丸粒化种子生产。通过野罂粟种子耐高温试验,探讨工厂化烘烤车间适宜的安全操作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为野罂粟和秃疮花的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罂粟(Papaver nudicarule)花粉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2种花粉的生活力,从而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培养液对野罂粟和秃疮花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测定野罂粟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80g/L+硼酸40mg/L+氯化钙4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7%;离体萌发法测定秃疮花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70g/L+硼酸30mg/L+氯化钙3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1%。  相似文献   
15.
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以载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的质粒为供体,在11%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花粉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得到药粉处理液。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注野罂粟柱头上获得种子,将种子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有目的基因特异带出现。实践证明:在野罂粟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方法可行,为特殊中药材转基因技术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罂粟的产量构成要素。[方法]调查承德坝上野生野罂粟及人工种植一年生、二年生野罂粟的单株鲜重、干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含量,总结出野罂粟的产量构成要素。[结果]野生野罂粟的单株干重差异较大,干重产量为1650.0 kg/hm2。一年生、二年生野罂粟的鲜重产量分别为9354.0、11638.5 kg/hm2,干重产量分别为1402.5、2034.0 kg/hm2。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在野罂粟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顺序均为壳>种子>花>叶>莛>根,但各部位的含量有明显差异。7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野罂粟植株中总生物碱和野罂粟碱含量最高的时期。[结论]野罂粟产量的直接构成要素是单株产量、单位面积植株数,间接构成要素是不同的采收时期和采收部位。  相似文献   
17.
18.
雅琴 《北京农业》2012,(8):12-13
正有一个人想得到人类最美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于是他四处寻求。路上,他碰见一个背着袋子的人。他上前说:"把你袋子里的鱼给我一条吧,我看见它们还在袋子里扭动呢。"于是,那人停下来,伸手从袋中抓出一条给了他。不过那不是鱼,而是蛇。  相似文献   
19.
夜落金钱别名午时花、子午花、金钱花,梧桐属、午时花属。原产亚洲热带,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一年生草本。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花1~2朵腋生或顶生,花瓣5枚,鲜红色,雄蕊20枚,其中5个退化变成红色狭长花瓣状,点缀于花心。蒴果圆形。花期6-10月,盛花期8-9月。喜  相似文献   
20.
2甲4氯对罂粟 SOD、POD 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灭杀罂粟的化学防除方法,为利用除草剂快速灭杀罂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方法】在罂粟花蕾期用不同浓度的2甲4氯对植株进行喷施,喷后连续采样4 d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R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各生理指标与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随着2甲4氯浓度的升高,罂粟叶片POD、SOD活性和相对含水量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喷药后第4 d,8 g/L 2甲4氯浓度处理的罂粟叶片POD、SOD活性和相对含水量最小,活性最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随2甲4氯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1、2、4、8 g/L 2甲4氯浓度处理在喷后4 d左右均可有效灭杀罂粟植株,且浓度越高灭杀时间越短。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环境条件和时间要求,选择相应的药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