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64篇
  187篇
综合类   1366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31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稻草还田免耕 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田稻草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促进增产增效,一般比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增产3%~5%,比常规翻耕抛秧增产8%~10%,每亩增收节支80~100元。同时,可防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保持土壤结构,避免焚烧或丢弃稻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将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稻草还田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平铺还田、堆沤还田、条状还田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对晚稻免耕抛栽分蘖情况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适于灵川县推广的为平铺、堆沤2种稻草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993.
草菇培养料配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籽壳中加入稻草、油菜秸杆进行种植草菇试验,结果表明:在棉籽壳配方中添加25%的油菜秸杆栽培草菇是可行的,能增加其产值和利润;而添加25%的稻草后,草菇的产值和利润均有所下降,在实际生产中的添加量应相对少些。  相似文献   
994.
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和整地、种薯的选择和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从栽培制种季节、菌种制备、栽培等方面介绍了稻草生料栽培鸡腿蘑的技术,以期为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太湖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与翻耕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和免耕稻草加地膜覆盖两者之间差别不大,但两者均比翻耕栽培省工、省力、增产、增收,可在太湖县单季稻茬口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粪草比对猪粪与稻草干发酵产沼气及古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猪粪与稻草联合厌氧干发酵较佳原料配比,采用批次试验在进料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为90 g/(L·d)和中温((37±1)℃)的条件下研究猪粪与稻草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质量比(1∶0、3∶1、2∶1、1∶1、1∶2、1∶3、0∶1)对干发酵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与稻草不同配比累积VS甲烷产率分别为188.8、204.0、213.4、198.1、168.5、169.6和124.7 mL/g,猪粪与稻草配比为2∶1时累积VS甲烷产率最高,与猪粪单独发酵处理相比甲烷产率提高13.0%。协同效应分析表明,猪粪与稻草不同配比联合厌氧干发酵均存在协同作用,当配比为2∶1时协同效应最大,增率达到27.5%。古菌群落分析表明,发酵前后各配比古菌Shannon指数下降幅度与累积甲烷产率变化规律一致,当配比为2∶1时Shannon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9.1%;Methanosphaerula为试验中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与累积甲烷产率呈正相关。在中温厌氧干发酵工程应用中,建议猪粪与稻草VS配比为2∶1,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36 d。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攀升,我国的农业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水稻机械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由原来的半机械化转向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中稻草还田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随着水稻机械收割稻草技术应用,稻草还田技术水平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武夷山水稻机械收割稻草还田技术措施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施入条件下,连续7年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减施化肥(SIF)、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F)、单施化肥(F)和不施肥(CK)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与SBF和F处理相比,SIF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均减少0.06 g/cm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平衡土壤水、气状况,而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F处理相比,SIF处理可以减缓土壤酸化,提高0.1个p H,土壤有机质增加0.83 g/kg,全氮和速效硅分别提高2.92%和42.19%,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固碳量和固碳速率均呈SIFFSBF的趋势,在固碳减排上稻草还田具有更大优势。[结论]该研究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和土壤合理培肥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