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966篇
农学   2160篇
基础科学   29篇
  46篇
综合类   1577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4100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41.
文清苑     
《花木盆景》2004,(8):8-9
  相似文献   
42.
采集野生树桩制作盆景,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一、材料选择目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树桩品种主要有继木、紫蔽、枸骨、冬青、水杨梅、雀梅藤等。树桩大小不限,主要看形状,以老、奇、歪为佳。二、移栽要点野生树桩的最佳挖掘、移栽时间为11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树处于休眠期,移栽成活率高。要求园地平整,不积水,土壤疏松,肥力较高。挖起的树桩不宜露天存放过久,以免失水。栽植时注意用泥土压实根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栽好后浇积,培土至干部为宜。大树桩要培土,以保证湿度。三、栽后管理树桩的培育一般不需要施肥,主要的管护工作是抗…  相似文献   
43.
藏品斋     
《花木盆景》2004,(2):57-57
  相似文献   
4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惊喜的盆景作发现,去年修剪的树桩盆景枝条上己萌发点点芽苞,绿茵葱茏,转眼之间,抹抹新绿,放眼皆是。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枝条上的萌发点及末梢处的芽点多且呈丛生状,簇簇缕缕,若放任由之,芽苞相互间竞争生长,将出现通风差、枝条柔弱、生长方  相似文献   
45.
46.
1993年第九期《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几件瑞安盆景,本人观赏后觉得尚有些不足(优点在这里不一一分析))。现提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供参考。一、《水旱盆景》的不足是:1.整个作品中树体背对水面,缺少顾盼呼应。2.主树顶冠过大、过密,象一座小山  相似文献   
47.
48.
灵芝是传统的滋补强壮药物,古人称之为神草。灵芝形态奇特,色彩绚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我国灵芝盆景制作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在灵芝盆景制作,是采用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盆景造型艺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利用灵芝的生物学特点,通过对灵芝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并结合人工处理培育出不同形态的灵芝,再配以山石、树木、亭榭等,就成为一件古朴典雅、造型奇特的工艺品。 制作盆景的灵芝用不同的栽培容器出现不同的造型效果。用小口径的瓶子栽培,灵芝易形成单枝弯曲形状;用大口径的瓶子栽培,则灵芝菌枝形成较多,簇拥如丛,成为一种独特的观赏盆景;塑料袋培育的灵芝婀娜多姿,形态各异;采用段木栽培可以培养出大型壮观的群体组合,制成一件大型灵芝盆景。 选用榆、杨等阔叶树,最好选择形态各异的树干,胸径10~20厘米,于秋季落叶后砍伐,晾晒半个月后,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剔枝,锯成20~30厘米长的木段,锯口可以做成各种形状,按井字形堆架。两个月后,自木质部中心向外作放射状开裂,树皮和木质部的交界处出现深色环带时,就可以打洞接种,一般接种穴深入木质部1~2厘米,穴距可以适当密些。接种后堆成井字型,堆高不超过60厘米,木堆过高,上下温差、湿差大.会影响接种后的成活率。上堆后,用喷雾器淋水,外加农  相似文献   
49.
对石榴茎窗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40%久效磷乳油3倍液或敌敌畏3倍液或磷化铝毒签从排粪孔注入或堵孔,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