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6篇
综合类   1277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90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小肽营养理论是对蛋白质营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小肽可以和游离氨基酸一样被肠黏膜吸收并转运进入血液循环,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小肽的营养作用、小肽的结构及动物对其消化吸收特点、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62.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越冬率的高低,不但与品种有关,同时也与生产管理、利用方式等有关,特别与刈割次数有关。本试验针对在哈尔滨地区种植第2年的紫花苜蓿进行不同刈割次数处理,越冬前测定其根系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个生理指标,翌年返青后测定越冬率。探讨了刈割次数对苜蓿越冬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地理位置为北纬45.2°,东经122.6°,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0℃,无霜期139天左右,春季多风,年平均风速为3.3m/s,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  相似文献   
63.
动物实验表明,花粉无毒,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在畜牧业生产中。花粉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其氨基酸分数(A A S)高达97,仅次于人乳和全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更是十分接近FA O和W H 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模式,极易被消化吸收。加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能单独提供动物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成分的食物,因此享有“完全营养物”、“微型营养库”的美誉[1,2]。1蜂花粉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情况1.1用于蛋鸡饲养,可以提高产蛋量张玉兰等(1998)用1.0%复方花粉饲喂蛋鸡,结果产蛋率提高7.6…  相似文献   
64.
 以3年生盆栽红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 )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 〕为试材, 研究了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对叶片脯氨酸的诱导作用, 结果表明, 预处理第2天, 自然干旱效果还不明显时, 水杨酸预处理就使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了7.87%; 自然干旱、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至第9天, 叶片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6.30%、110.67%、135.12%和115.96%; 预处理9 d后停止供水至第5天时,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86.77%、75.76%、79.04%和100.44% ,脯氨酸含量也明显提高; 停止供水至第10天时, 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33%、262.76%、92.32%和0。综合比较显示, 自然干旱、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都可以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增强苹果的抗旱性, 其中脱落酸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水杨酸, 草酸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  相似文献   
65.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12个基因型的芥蓝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诱导胚胎发生至关重要;最佳热激温度为32℃,24h;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最适合进行胚胎诱导;NLN培养基中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30 g·L-1;添加活性炭可以提高成胚速度和质量;15~25 ℃的供体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决定着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成败,将子叶型胚胎转移到MS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育成植株.  相似文献   
66.
盐分胁迫对不同番茄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无土栽培条件下,以1/2MS营养液及含NaCl浓度分别为50、100、200、400mM的营养液对3个番茄品种“红润156”、“早冠二号”和“黄圣女”处理一周,研究盐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分浓度的增加,植株伤害加重.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因番茄品种不同而异.在盐胁迫下,“黄圣女”的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另外两品种,“早冠二号”最低.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是“早冠二号”最高,“红润156”居中,“黄圣女”最低.  相似文献   
67.
牦牛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7头麦洼牦牛后腿肌肉中游离氨基酸的舍量。在牦牛肉中检测到16种游离的标准氨基酸,总含量为532.34±86.74mg/100g,其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为精氨酸,其次为组氨酸,这两种氨基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5%。  相似文献   
68.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及其代谢规律研究的深入,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不断得到完善。早在1865年,Kollinker和Muller就提出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最终成为游离氨基酸。现在营养学氨基酸平衡理论,便是以这个假设为基础的。而关于小肽可能被直接吸收的假设,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及,但一直因缺乏直接证据而受到忽视。直到Newey和Smyth首先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小肽可以被完整吸收的论据,小肽的营养和吸收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大部分为2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它们是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的。动物营养学家也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时,动物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完整蛋白质和小肽的观点。基于以上2个发现,人们提出了小肽的营养学说。  相似文献   
69.
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应用砂培试验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苇状羊茅盐胁迫下的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冠比,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进行测定,表明,低浓度的盐处理下,苇状羊茅生长未表现出受不利因素影响,但此时羊茅已对外界高渗溶液做出生理反应,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随着盐胭控浓度的增大,羊茅相对鲜重,相对干重,根系活力均降低2,生长和生理上都表现出盐害效应同时叶片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反  相似文献   
70.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大国,年产棉籽800余万t,棉籽中含棉仁50%~55%,棉仁中含蛋白35%~38%,棉籽经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在45%左右,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饲料。但是由于棉籽饼粕中含有毒物质游离棉酚,限制了饼粕作为蛋白资源在饲料中的应用,目前我国棉籽饲料的利用率不足30%。如果棉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即可部分替代豆粕和鱼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