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5篇
  4篇
综合类   522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农家致富》2012,(11):25
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品种来源与类型:原名"DH6219",由江苏省东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鲁豆10号/东86-27,于2007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72.
束林华 《农家致富》2012,(19):28-29
今年江苏省夏粮生产克服了去年秋收秋种进度慢、冬季低温、春季连阴雨、后期局部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等不利因素影响,狠抓抗灾应变措施落实,充分利用冬前气温偏高和中后期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促进苗情转化,减少灾害损失,最终实现了夏粮和小麦生产"九连增",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2012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思想是:以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稳定面积为基础,优化品种布局,抢抓适播进度,提高秋播质量,落实主推技术,主动防灾减灾,促进高产稳产。一、推介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今年全省推介发布了31个小麦  相似文献   
73.
总结了淮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早播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地区夏大豆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4.
淮北地区是安徽省大豆主产区,也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其中夏大豆的播种面积占夏种作物总面积的6O%以上。介绍了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精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以期指导淮北地区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农田水利的概念、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及主要内容,分析了淮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概述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6.
淮北地区外来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刚  张忠华  梁士楚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89-790,819
经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淮北地区已知的外来杂草有60种,隶属于23科。分析研究了外来杂草的危害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7.
张怀念  陈若礼  张爱华  周宗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60-1160,1197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由低产—中产—高产的过程。根据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践,提出了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的高产麦田不同生育阶段个体和群体指标、管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78.
安徽淮北地区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北地区存在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及其开发利用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该地区自然条件、降水、土壤、水文地质、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差异,全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研究分区,提出北部“以蓄为主、以蓄促补”,中部“蓄泄兼筹、补排相顾、以蓄为主、适度排泄”,南部“以排为主,蓄、引、提相结合,洪、涝、渍、旱综合治理”的分区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这对该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陈若礼  张东志  陈峰  张存岭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2-6712,6787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不同种性的小麦品种遇到低温寒流受冻程度不同,冬性和半冬性(偏冬)小麦品种抗寒能力比春性和偏春的半冬性品种强,受冻程度相对较轻。[结论]生产上应扩大冬性和偏冬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提高抗御小麦穗部冻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0.
代建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78-12878,12957
[目的]筛选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5种药剂稀释后,采用喷雾法对玉米田玉米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施药后1d,600、750、900g/hm。60%甲维·杀虫单WP的防效分别为48.02%、50.49%、52.27%;药后7d,600、750、900g/hm^260%甲维·杀虫单WP的防效分别为79.79%、94.02%、94.60%。[结论]60%甲维·杀虫单wP的最佳使用剂量为750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