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121篇
  116篇
综合类   733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在原有单体大棚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单体大棚,该大棚具有强度高、抗风抗雪能力强、搭建方便、高稳定性与安全性等特点,可有效防范台风、大雪等灾害;同时增加了作物固定架或叫二层覆盖支架,既方便了生产者,又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2.
Background: The potential for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DIA), alkaline-peroxide lignin (APL), and acid-detergent lignin (ADL) to predict fecal output (FO) and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DMD) by cattle offered bermudagrass [Cynodon doctylon (L) Pers.] hays of different qualities was evaluated. Eight ruminally cannulated cows (594 ± 35.5 kg)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4 hay diets: low (L), medium low (ML), medium high (MH), and high (H) crude protein (CP) concentration (79, 111,131, and 164 g CP/kg on a DM basis, respectively). Diets were offered in 3 periods with 2 diet replicates per period and were rotated across cows between periods. Cows were individually fed 20 g DM/kg of body weight in equal feedings at 08:00 and 16:00 h for a 10-d adaptation followed by a 5-d total fecal collection. Actual DM intake (DMI), DMD, and FO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hay offered, ort, and feces excreted. These components were then analyzed for ADL, APL, and ADIA concentration to determine marker recovery and marker-based estimates of FO and DMD. Results: Forage DMI was affected by diet (P = 0.02), and DMI from MH and H was greater (P 〈 0.05) than from L. Apparent DMD tended (P = 0.08) to differ among diets while FO (P = 0.20) was not affected by diet treatments. Average ADL recovery (1.16) was greater (P 〈 0.05) than that of ADIA (1.03) and APL (1.06), but ADIA and APL did not differ (P = 0.42). Estimates of FO and DMD derived using APL and ADIA were not different (P≥0.05) from total fecal collection while those using ADL differed (P 〈 0.05). There was no diet by marker interaction (P≥ 0.22) for either FO or DMD. Conclusion: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nd APL accurately predicted FO and DMD of cattle fed bermudagrass hay of varying nutrient composition. These internal markers may facilitate studies involving large numbers of animals and forages. Results from such studies may be used to develop improve  相似文献   
83.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大量积累极易引起果实老化,而植物MYB转录因子参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生物合成与沉积,在次生细胞壁形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MYB转录因子在黄秋葵老化中的作用,从黄秋葵果实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0条功能注释为MYB基因的片段序列,克隆获得了HeMYB4、HeMYB6、HeMYB26、HeMYB28、HeMYB44、HeMYB46、HeMYB59、HeMYB86、HeMY108和HeMYB113的基因全长,分析其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同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功能域、进化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0个MYB基因均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具有丰富的磷酸化位点和功能域,与拟南芥等物种中参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合成的MYB蛋白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黄秋葵MYB基因家族的10个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采后常温贮藏期间的表达,结果发现,HeMYB46、HeMYB86、HeMY108的表达量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上述基因在黄秋葵果实衰老过程纤维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HeMYB46、HeMYB59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其在木质素合成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黄秋葵MYB转录因子在黄秋葵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为黄秋葵的生产、分子育种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陈宇宏  高颖  韩震  尹军峰 《茶叶科学》2022,42(5):705-716
茶皂素是一类在山茶科植物种子中含量丰富且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但不同种质茶叶籽中皂素含量及组成尚不清晰。以浙江省同一地区采集的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为试验材料,对茶叶籽的基本特征、皂素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百粒质量、壳仁比、皂素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皂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82%~48.16%和16.93%~31.82%,其中黄观音的茶叶籽皂素含量最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同时检测出68种茶叶籽皂素单体,其中Theasaponin E1的峰相对强度最大。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21个品种(系)的茶叶籽以树型为依据被明显地划分为2组,组间差异单体物质有21种。结合相关性分析,高积累的Theasaponin E12、Camelliasaponin B1/B2、Theasaponin A5/A6、Camelliasaponin C1/C2和Assamsaponin G可能是灌木型种质资源有别于小乔木型、乔木型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物质。研究结果为生产茶叶籽皂素原料的选择和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是蜂蜜生产重要的害螨,其防治一直是无公害蜂蜜产业的难题。贵州省蜂蜜产业规模大,意大利蜜蜂饲养占一定比例,而其害螨研究报道较少。论文总结了蜜蜂主要相关螨类的种类主要研究现状,总结出防治害螨是蜜蜂驯化种群科学管理和蜜蜂野生种群保护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贵州省蜂蜜产业和蜜蜂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6.
蔡红丹  张衡  刘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59-2560,2587
木质素紧密结合在纤维素外层,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是纤维素资源利用中的一大障碍.目前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白腐菌为代表的真菌上,细菌在木质素降解中的作用有待研究.试验从洋葱腐烂茎秆中取土样,经过碱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的限制性筛选和继代培养,并以愈创木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显色反应,最终得到了一株具有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发现该细菌属于泛菌属.与泛菌属的植物病原菌不同,该细菌不具备致病性,可用于进一步的木质素的细菌分解以及纤维素的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87.
于存  徐红云  池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84-1787,1882
[目的]明确白灵菇(Pleurotus ferulae)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ase)的规律,以及白灵菇染料脱色的能力。[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4种培养方式下白灵菇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白灵菇对5种染料的脱色研究。[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可以检测到MnP和Laccase的活性,但并未检测到LiP。添加Mn2+和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对MnP和Laccase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添加青杨木屑可以将MnP的活性提高1.28倍,将Laccase的活性提高3.75倍;白灵菇对中性红和活性黑2种染料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87.12%和86.13%,对活性红和刚果红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45.91%和32.28%,而对结晶紫几乎无脱色能力。[结论]白灵菇产Laccace活性要高于MnP;与脱色活性红、刚果红、结晶紫相比,白灵菇对中性红和活性黑2种染料的脱色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88.
为获得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黑木耳菌株,从野外采集的37株黑木耳菌株中筛选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单株,最终得到2株目标菌株,并测定其产酶活力,2株黑木耳分泌Lip最高酶活力分别为0.021和0.035 U·mL-1。  相似文献   
89.
以木质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改性剂制备有机改性硅藻土,并研究其对溶解和胶体性物质(DCS)模型物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吸附效果。主要探讨了PVAc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得到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热力学参数ΔS=-61.39 J/mol,ΔH=-12.03 KJ/mol。实验发现,有机改性硅藻土对PVAc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升高温度可以增强PVAc在有机硅藻土上的吸附性能,对吸附过程的进行有促进作用;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0.
研究不同腐烂程度毛竹蔸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果发现细菌对数值最低为5.477,最高为7.380;真菌对数值最低为5.301,最高为6.903;放线菌对数值最低为5.740,最高为7.000;纤维素降解菌对数值最低为4.301,最高为6.477;木质素降解菌最低为4.415,最高为6.799。毛竹蔸腐烂过程中,前期各菌增长较快;中期细菌、真菌、放线菌对数值不断变化;后期菌对数值都较高;各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助和竞争。了解竹林砍伐前期的竹蔸腐烂规律,可为砍伐后的竹蔸降解提供参考,同时为竹蔸微生物在种级单位上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