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88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61.
简述了数字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国农业气候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发展的潜力与可能性,提出今后气候发展应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2.
《种业导刊》2011,(12):32-32
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登上5亿5千万吨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相似文献   
363.
河南省棉花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分别对棉花各发育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总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料进行了网格推算。根据棉花生产的气候适宜度函数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参数,计算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光、温、水的气候适宜度,采用相对权重法计算了综合适宜度。根据河南省棉花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分区。区划结果显示河南省棉花最适宜种植区在豫北、豫东和豫西南等地,中南部是棉花种植适宜区,豫西丘陵、豫北山区及淮河以南地区是棉花种植的次适宜区。最后对各区域的特点及建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64.
本文分析了盘锦稻区的农业气候资源,提出了水稻生产中农时活动选择的农业气候依据,安全生育日 数的界定,以及种植水稻品种的科学选择原则。并指出,盘锦稻区种植水稻品种生育期选择在155-160 d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65.
潮州市农业气候区划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通过生产调研、翻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和核实调整,确定潮州市第3次农业气候区划指标、标准,绘制区划图,并对区划进行分区评述,提出趋利避害措施.  相似文献   
366.
农业气候相似论证是牧草引种的首要步骤,这是避免人力、物力和资金损失的关键。然而,应用简单比较法选择适合某种牧草的适宜引入地则比较困难,单凭人的头脑要直观地从中看出其内部关系,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也很不容易做到。笔者尝试把数量分类法应用于牧草引种,以提高人们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得出合理的论证结论。  相似文献   
367.
福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近30~40a来福建省光温水资料的分析,阐述热量、水分、光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的热量条件总体趋好,但仍常出现阶段性低温冻害过程;降水资源丰富,但存在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常导致暴雨洪涝或干旱发生,使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日照南多北少,并集中在作物生长季内,能满足作物和果树的光合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368.
江南红黄壤丘陵区水稻生产中的几个农业气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红黄壤丘陵区的气候条件虽然适宜种植双季,量要使该地区的双季稻取得稳定产、高产、高效、首先要做到不同热量地区早、晚稻熟性的合理搭配,其次应重视寒害(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高温热害以及季节性干旱发生对双季稻危害等问题的研究和防御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9.
根据1986~1992年在农村试验、推广12套立体种植模式的资料,阐明这些模式可以成倍地提高气候资源的产出率。在当前生产水平下,积温每℃·d常规种植大田只能产出0.06元左右,而同等地力的立体种植田可达0.19~0.34元,即立体田的积温产出率比常规田高3~6倍。立体种植还能提高土地当量比,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田间小生境,增加生物互补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立体农业,不仅是提高农业气候资源产出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途径之一 ̄[1]。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