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53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8篇
  72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撤村建居是伴随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统筹改革的必然产物和根本要求。以农村集体土地为核心的集体资产处置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是推进"村改居"工作顺利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在借鉴各地撤村建居的实践探索并结合对杭州市周边城乡结合部撤村建居的实地调查,对撤村建居中集体资产处置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农民利益保护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2.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73.
赵利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53-54,103
广州番禺区建垃圾焚烧厂的规划被迫暂停,反应出目前我国计划大量实施的垃圾简单收集及其焚烧法无法真正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种投入少、污染小的高效循环经济模式。垃圾处理应产业化,应该和其它产业的链接中实现对同类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这种高效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这其中关键的是生产合适的垃圾分类箱,发挥个人作为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4.
稻田消解沼液工程措施的水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的能力及消解沼液过程中潜在的水体环境污染风险,该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取工程措施,监测并分析了稻田主要生育期消解沼液过程中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稻田消解沼液的关键时期是施灌后的前3 d,总氮降解幅度达46.67%~78.36%,铵态氮降解幅度达47.52%~85.27%,且穗肥期消解速率大于基蘖期。施灌后3 d内若产生径流造成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风险较大,可采取封闭大田排水口或增加小区田埂高度5~10 cm等田间工程措施,控制地表径流产生量和产生时间,确保安全消解,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2)沼液消解量在2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2倍,即沼液量705.88 t/hm2)以上,基蘖期和穂肥期对周边水体潜在的污染风险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1倍,即沼液量352.94 t/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稍低。因此,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消解方式。3)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对下渗水的污染风险主要集中在基蘖期,以铵态氮污染风险为主,硝态氮污染风险较小,污染程度因下渗水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基蘖期稻田每次沼液消解量应控制在211.76 t/hm2以内,穗肥期稻田消解沼液能力较强,污染风险较小,单次消解量低于423.53 t/hm2在该试验的一个稻米生长周期内可视为安全的。该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沼液安全消解技术及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5.
为揭示不同作物秸秆与污泥堆肥产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为科学施用城市污泥堆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与4种秸秆(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高温好氧堆肥产物施入酸性紫色土、黄壤、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4秸秆污泥堆肥均可显著提高3种土壤氮的潜在矿化势(N0)和矿化速度(k),促进土壤氮的矿化,提高土壤NH4+-N、NO3--N质量分数,其中石灰性紫色土以油菜秸秆污泥堆肥和小麦秸秆污泥堆肥处理、黄壤以油菜秸秆污泥堆肥处理、酸性紫色土以小麦秸秆污泥堆肥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作物秸秆与污泥堆肥施入土壤后,黄壤、酸性紫色土在培养60 d和30 d后趋于稳定,石灰性紫色土在培养60 d后仍有增高的趋势,但不同秸秆污泥堆肥对土壤氮矿化速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结果说明秸秆污泥堆肥对土壤氮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及秸秆类型的不同而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4种作物秸秆与城市污泥堆肥施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农村养殖小区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转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畜牧业养殖场产生的有机废物污水无害化处理及资源转化的各种不同工艺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介绍了无害化生物活性速酵处理及废物转化利用的工艺流程系统模式,从而为解决农村养殖小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转化利用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通过田间小区实验,对生物发酵残渣农业处理和利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对水稻、小麦、玉米、甜菜和苜蓿的实验证明,发酵残渣的施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田的施用效果要好于旱田,水田的最佳施用量为22.5t·hm^-2,旱田最佳施用量为11.25t·hm^-2。发酵残渣的施用可以降低旱田土壤pH值,提高旱田和水田的有机质含量。发酵残渣的农业利用是其处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8.
死猪堆肥处理的通风率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生产中死猪难处理的问题,作者对死猪堆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箱式堆肥方法,设定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通风速率分别为300、200和100L/(m3·min),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堆肥箱有效容积为0.95m3,每个堆肥箱中间单层放入3头死猪(总质量30~32kg),死猪上、下和四周是由玉米秸秆和猪粪混合的堆肥物料。在北京夏季条件下的运行结果表明,各处理堆肥箱内平均温度超过55℃的时间分别为19、19和34d,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试验6周后,死猪仅剩下大部分骨骼,此时3种处理的死猪降解率分别达到(95.5±1.4)%、(94.7±1.7)%和(95.0±0.8)%,仅处理1与处理3的死猪质量(湿基)差异显著(P<0.05);试验14d后粪大肠菌群数即能满足相关标准的无害化要求;各处理堆肥物料的同一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且无显著差异,堆肥结束时物料的有机质(干基)质量分数在47%~48%,全氮和全磷(干基)的质量分数达5.7%~6.4%,超过《有机肥料》标准的总养分≥5%的技术指标要求。鉴于以上试验结果,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建议死猪箱式堆肥的通风率不大于100L/(m3·min)和堆肥时间不少于6周。死猪堆肥在无害化处理死猪的同时,将其转化成有机肥料,将为中国规模化猪场的死猪处理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9.
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细胞壁组分中硼的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Brassica napus),研究硼在细胞壁各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细胞壁硼主要结合在果胶中,根系细胞壁80%以上的硼、叶片细胞壁95%以上的硼结合在果胶中。叶片细胞壁果胶硼含量高于根系细胞壁。品种间细胞壁各组分硼含量存在差异,低效品种苗期叶片中螯合剂可溶性果胶硼含量显著高于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80.
赵秀海  戚维忠  魏嵩 《林业研究》2000,11(3):207-209
Introduction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issuedmanagement investigated for forest harvesting andregeneration in 1987, which included three methodsof slash disposal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1987). The first slash treatment is slash piling, whichis divided into scattered piling and strip piling. Thescattered piling is suitsble for selection cutting, stripcutting and tending cutting. Strip piling is used fOllowing clear cutting. The second slash treatment isspreading of slash.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