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35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8篇
综合类   75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仁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声波辅助提取已成为天然产物分离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红松仁中提取红松仁油的工艺条件,系统分析了超声频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参数对红松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超声频率为32 000 Hz,超声温度为80 ℃,超声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30.  相似文献   
82.
“开发马尾松子代优树选择技术”是中日合作林木育种科技中心项目正在实施的“开发多世代选择育种技术”的课题之一。该项目主要是在生长量、材质等性状方面选择出比上一代更好的优树 ,并将选择的优树进行杂交 ,建立育种群体林。为开发出非常有效的、比较先进的优树选择技术和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84.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85.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柔枝松在中国的生长适应情况,对柔枝松引种后1 a生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24.25%和25.25%,均低于油松(36.5%),但高于白皮松(18.25%)和华山松(13.25%);成活率比乡土树种低;柔枝松的苗高生长较慢,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苗苗高分别为3.1 cm?和3.6 cm?,低于油松(6.3 cm)、华山松(5.2 cm)、白皮松(4.3 cm);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地径,分别为0.175 cm?和0.178 cm,低于油松(0.208 cm)但与华山松(0.182 cm),与白皮松(0.178 cm)相差不大;柔枝松种源1和2主根平均长度分别达到了19.1 cm1、4.8 cm,均长于乡土树种,两个柔枝松种源之间相比,种源2优于种源1。  相似文献   
86.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采用27个马尾松天然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幼龄期,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性很大,呈中度至强度遗传,遗传力有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并渐为稳定的趋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89.
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代力民  李扬等 《林业研究》2002,13(2):107-110
本文研究了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包括其现有倒木及其年输入量等贮量的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现有倒木贮量开始为16.25 t·hm-2,以后随时间减少,到100年分解掉其干重的85%左右,300年后所剩无几。倒木年输入量平均约为0.6 t·hm-2,其贮量是随时间而增加,200年后稳定在31 t·hm-2,可保持到该群落的顶级时期。倒木总贮量的变化在初期呈增加趋势,而后随着现有倒木的完全分解,倒木贮量就与其倒木的年输入趋于一致,最后稳定在上述水平上。图4表2参9。  相似文献   
90.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