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1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林业   501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98篇
  764篇
综合类   1294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244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网络与语言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量外来语杂糅其中。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外来语的表现形式,探讨网络语言中外来语流行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2.
以苋菜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多种因子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本培养基MS和1/2MS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不大.(2)单独添加NAA,可促进苋菜试管开花;苋菜试管开花对IBA含量的变化较敏感;6-BA含量为1.0 mg.L-1时的开花率最高,培养50 -60 d时可达58.7%.(3)不同单色光处理时,绿光与...  相似文献   
43.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50%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增幅为0.02~0.04个百分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细菌、真菌、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108个/g~3.1×108个/g、0.5×106个/g ~3.5×106个/g、1.3×107个/g ~1.9×107个/g。但过量秸秆还田不利于农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树根解剖法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基于全树龄的坡面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利用该方法,选择河北省涞源县、兴隆县两地作为典型调查点,对河北省环首都山地的坡面土壤侵蚀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树龄分析法在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岩性、不同树种条件下土壤侵蚀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全树龄分析方法所取得的坡面水土流失数据与RUSLE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且基于全树龄的树轮地貌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更强的指示性和分辨率,实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5.
Farm managers' decision to cull dairy cows is based on the cows' milk production, history of disorder(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each of which affects dairy cows' lifetime (herd life and productive lifespan).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CM),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culling rate. We also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on the lifetimes of dairy cows, using the records mad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utomatic milking system (AMS)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Farm. Milk yield, CM incidence density, and culling rate of dairy cows increased after the AMS introduction. The CM incid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elongation of the calving interval in cows with the same parity. CM in the 1st parity might have caused the reductions of the cows' lifetime and their parity at culling. A higher age at first calving (AFC)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culling rate but did not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ifetime. Investigations of the factors mediating CM in the 1st parity or AFC with CM incidence or culling rate in the later stage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lifetime of dairy cows.  相似文献   
46.
为验证APSIM模型对宁夏海原地区草田轮作系统的适用性,基于10年生苜蓿(Medicago sativa)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谷子(Oryza sativa)草田轮作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APSIM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通过试错法和文献记载完成了苜蓿、小麦和谷子几个品种的参数本地化。用统计和图形校验方法评价了APSIM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谷子-小麦-小麦(MWW)、小麦-谷子-小麦(WMW)、谷子-谷子-小麦(MMW)、谷子-小麦-谷子(MWM)、小麦-谷子-谷子(WMM)、小麦-小麦-谷子(WWM)6种轮作方式下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值范围在0.83至0.98之间,D值范围在0.94至0.99之间,表现出了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土壤含水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值范围在0.52至1之间,D值范围在0.92至0.97之间,相关性和一致性表现良好。表明APSIM模型对宁夏海原地区苜蓿与小麦、谷子轮作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模拟分析该地区草田轮作系统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影响下草田轮作的优化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以陕西长武旱塬为例,分别对研究区农地和5个不同林龄(9、12、16、19 a和23 a)苹果园的土壤剖面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Craig-Gordon模型定量估算其土壤平均蒸发量,并基于“空间换时间”方法分析果园种植及生长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及9、12、16、19、23 a林龄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均随苹果树的种植及生长呈现先减少再增大的趋势,年均蒸发量分别为129、104、89、119、128、136 mm;苹果园的土壤蒸发量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13);苹果园种植的前中期(9~12 a)土壤蒸发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逐渐减小,而在中后期(12~23 a)深层土壤水被大量消耗造成的干旱胁迫使得果树叶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林下土壤蒸发量又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8.
49.
玉米种衣剂配方数学模型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对玉米种衣剂优化配方进行研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模拟寻优 ,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 ,筛选出产量≥ 975 0kg hm2 的最佳配方组合方案 ,并确定了置信域。  相似文献   
50.
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及粮草轮作水分恢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在1 ̄6年内苜蓿草地土壤湿度下降迅速,产草量逐年上升,7年后土壤湿度下降趋于平缓,但苜蓿产草量下降迅速,表明苜蓿生长强烈耗水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导致苜蓿生长逐渐衰败,苜蓿平均降水生产效率逐年下降;(2)苜蓿草地土壤垂直剖面可分为降水入渗恢复层(0 ̄200cm)、根系发达枯竭层(200 ̄500cm)和根系衰老缓耗层(500cm以下)三个层次。随苜蓿生长年限延长,苜蓿剖面的主要土壤干层逐渐上移,并且干层厚度呈现减小趋势;(3)耕翻的苜蓿茬后轮作粮食作物的年份越长,土壤水分恢复越好,实行草粮轮作的苜蓿最迟不超过生长的第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