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65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56篇
  110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31.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832.
草原分类是草原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为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和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现有的草原分类体系仅从发生学单一维度确定各类草原的联系和区别,在生产和实践中很难从草原功能、权属、经营方向等维度实现精准管理。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草原工作从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为主、从林草矛盾转向林草融合的需求,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草原分类工作需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多维分类体系。本文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草原分类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借鉴我国林地多元化分类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我国草原多维分类体系的原则、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基于发生学、功能用途、产权属性、经营程度等四个维度的草原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草原发生发展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属性,而且考虑了草原经营程度、功能用途和产权特征等社会经济属性,实现了各个分类系统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为新时期草原研究、保护、修复、利用、建设等分门别类的专项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新时期草原资源和生态的综合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3.
[目的] 揭示山水林田湖海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效应关系及其驱动力因素,为更精准地开展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指数、协调指数、灰色关联指数(“4C指数”),从山、水、林、田、湖、海6个子元素构建评价单元体系,揭示其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情况,分析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耦合协调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 ①2005-2020年,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综合评价指数上升了0.246 6,具体表现为:水系统>林系统>海系统>湖系统>田系统>山系统。 ②2005-2020年广西北部湾耦合协调度上升了0.160 5,其类型表现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耦合协调演变过程。 ③灰色关联度高的是水系统和田系统及其子指标,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66 7,0.634 1。 [结论] 广西北部湾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水田系统和田系统。未来研究需以田、湖、水系统综合整治入手,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减少山、田、湖系统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使其向可持续方向展开。  相似文献   
834.
耕地利用质量是区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耕地利用质量提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粮食安全保障。该研究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框架、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temporal data analysis, ESTDA)与障碍度模型揭示2005—2020年广东省县域耕地利用质量的时空特征及诊断其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2005—2020年广东省耕地利用质量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03%,说明区域耕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成效较好,并且耕地利用质量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区、珠三角、东翼、西翼,而耕地利用质量指数增速从快到慢依次为珠三角、西翼、东翼、山区;2)珠三角、西翼与山区的部分县区耕地利用质量的空间结构波动较大,整体上耕地利用质量的空间结构具备较强的时空依赖性并兼具跃迁惰性与活性;3)人均农业产值、地形分布指数与地均农业产值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质量排名前3的障碍因子,充分表明资源禀赋依赖与社会经济结构是决定耕地利用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广东农业布局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该研究提出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充分发挥农业典型示范效应,遵循耕地资源的空间结构差异以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治理,以及依托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探索承包地细碎化试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