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2篇
  13篇
综合类   49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胡水红  周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58-20762
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析政府在发展农业保险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罗湖平  李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0-8673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新农保试点区的现状,从农民参考意愿逐年增强和农民参保能力稳步提升2方面阐述了新农保试点中农民参保需求现状,剖析了农民参保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与新农保供给中日渐滞后的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即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较低;筹资机制不完善,缺位现象严重;基金管理和运营层次低,保值增值能力差;专项立法滞后,制度稳定性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复合筹资机制,构建"G-C-F"三支柱模型,创设"BSI"第三方托管机构,加快新农保立法进程,以期推动长株潭新农保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3.
凌湄  王卫国  王雪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24-6226,6229
分析了河北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可行性:有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品牌;保险公司积累了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农户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指出了开办特色农业保险面临的困难:目前河北省特色农业保险存在着农民投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政府扶持力度小以及法律法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采取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立法等措施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94.
李丹  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60-15062
基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支出和个人帐户支出精算模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偿付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增长比例,指出对个人账户要制定更加有弹性的缴费方式,并且提出一系列辅助对策及措施,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  相似文献   
95.
政府的介入对森林保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比中国部分地区森林保险政府介入模式的不同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介入模式,得出中国适合有限的政府介入模式配合保险技术发展,以解决森林保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我国城乡统筹的有力保证。目前对新农保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制度的建制、建立的必要性、制度设计及制度的城乡衔接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文献的焦点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7.
姚飞  吴应珍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279-283
为促进甘肃省农业保险政策的完善及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进而促进甘肃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农业保险市场上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进行博弈分析,同时结合甘肃省实地调研数据,选取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提取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在保险公司和农户的博弈中,保险公司在农户有投保意愿时应当做出的积极回应为不经营策略,如果选择经营,则会损失更多(-M-P+C<0),其中,C为农户的投保金额,M为出险后农户获得的保险金,P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农户在保险公司做出经营策略的时候,应当积极投保,这样才能获得收益,如果保险公司选择不经营,农户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会损失预防灾情的资金N,并且如果农户选择投保还会损失更多;在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最佳收益为0,说明政府不支持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业务是最佳策略;而对保险公司来说,只有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佳收益(-M-P C Q),其中,Q表示政府对保险公司的支持成本,这说明,只有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务农人数、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了解农业保险程度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已经开展了近10年,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中以林业发达国家瑞典为例,回顾了其森林保险经历过的出现时期、单一火灾险时期以及多险种时期,探析其森林保险产品、保险费率及赔付金额、损失核定以及其他规定等现状,得出了该国森林保险市场发达和行业成熟等结论,讨论其对我国完善和优化森林保险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结合政府主导下的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筹资成本及管理成本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的实例,得出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对新农合政策的有效实施有着正相关作用,即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由此从政府、企业及农民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大灾风险是否可以作为指数农业保险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之一,在文献中仍存在争论。采用种植业保险定价中的大灾风险附加费率以及大灾风险安全系数为关键指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证案例,依托农户级别的抽样调查历史单产数据和县级历史单产统计数据,对多灾种综合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的大灾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指数农业保险在大灾风险上是否也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相对的优势。结果表明,当使用大灾风险附加费率衡量大灾风险时,多数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高于多灾种综合险,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绝对离差可达1.36%。当使用大灾风险安全系数衡量时,所有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均高于多灾种综合险,安全系数的绝对离差可达0.6。因此,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可能较多灾种综合险拥有更高的大灾风险,在指数产品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在大灾风险转移制度上给予更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