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98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70篇
  111篇
综合类   36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人类活动对黑河水文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黑河流域年降水序列为参照,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黑河年径流序列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利用Spearman秩次分析法对比检验了黑河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利用有序聚类分析法推估了人类活动对黑河年径流序列的显著干扰年份。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年降水序列和河流年径流序列存在着多时间尺度周期;距平累积分析表明,1965年以前黑河山口以上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较显著,1971以后对河流入渭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较显著;黑河入渭年径流序列显著突变年份在1979年。  相似文献   
942.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讨论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的灌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状态与过渡模式的观点,从植被组成的变化探讨锡林河流域灌丛化草原形成的阈值;从土壤斑块性尺度增强进一步说明草原灌丛化的阈值一旦跨越,这种转变将是难以逆转的,最终会形成以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占优势的灌丛化草原。草原灌丛化作为草原放牧演替动态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退化生态系统的自我重建过程,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演替模式是草原灌丛化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43.
China has undergone forest transi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Previous studies, which have used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restrictive assumptions of slope homogeneity across provinces, might present statistically biased results on provincial forest cover change.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provincial forest cover changes follow the same path in China by using an up-to-date panel data on forest cover rates for 29 provincial regions from 1978 to 2013 and an econometric model allowing for slope heterogeneity across provinces.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est cover changed along U-shaped curves in most provinces, but there is no “one size fit all” curve for these provinces, whose forest cover rates at the forest transition point ranged from less than 1% to more than 40% and per capita GDPs varied from 2,114 CNY to 28,403 CNY (in 2013 CNY). In future study,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forest cover change across provi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main provincial contributors of national forest cover change needs to be identified, and an extended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mor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ffecting deforestation, reforestation or afforest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forest cover change in China.  相似文献   
944.
近50 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支持下,研究近50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时空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呈逐渐下降趋势.湿地的丧失,从流域下游开始并不断延伸至中、上游地区,景观破碎化严重.以1955-1976年丧失最为显著,大面积湿地逐渐丧失,斑块数量增多,景观格局呈破碎化现象,随即景观离散程度和空间异质性有所上升;1976年之后湿地面积下降的速度明显减缓,湿地面积向面积较小、破碎化和离散程度较大的景观格局转化,从以湿地为基地景观转变为以非湿地景观为主导景观,湿地损失严重;2005年湿地丧失率达到最大值,除在三江自然保护区内有大片湿地分布外,其他地区仅有零星分布.湿地面积丧失是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各驱动力因素对湿地面积损失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耕地面积、人口、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因此近50年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945.
本文根据朗道相变理论,讨论了W(100)表面因氢吸附引起的结构相变,求出了W(100)表面顶层W原子的位移随温度和氢复盖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了W原子沿〔110〕和〔010〕两种可能的位移方向,给出了H/W(100)系统在低复盖度下的相图.  相似文献   
946.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牦牛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首先对牦牛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培养鉴定,并选取第三代细胞对其分别进行药物处理(DMOG组)和不做药物处理(对照组),检测EMT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Ⅰ+Ⅱ型胶原酶可以更好地获得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荧光结果细胞CK18表达呈阳性,Vimentin和CD31呈阴性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MOG组中的HIF-1α,TGF-β1,α-SM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增加(P<0.01),而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细胞形态由铺路石样转变为长梭形,经鉴定长梭形细胞为间质细胞。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牦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并发现HIF-1α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牦牛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947.
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速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城市化动力机制存在的特点与缺陷,提出了优化与完善我省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8.
UML框图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OOD)技术,包括use case框图、对象类图、交互图、状态转换图等。如果信息系统过于复杂或者设计者对系统缺乏足够的了解,则所得到的设计结果有时过于粗略,有时又面面俱到。因此,应该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对信息系统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优先级别进行分析,使设计的结果完整、健壮。  相似文献   
949.
水稻花序结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作物的花序结构直接影响穗粒数和最终产量,其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分枝模式和花的位置。水稻作为研究禾本科作物的模式植物,有关花序结构的调控机制已取得重大进展,对花序发育调控因素的概述,将有助于水稻穗型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育种。水稻花序发育始于顶端分生组织向花序分生组织转变,之后生成花序轴分生组织、一次枝梗分生组织、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分生组织和小花分生组织。花序相关分生组织受到众多基因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遗传网络,发育过程中任一节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穗型发生变化。在改良过程中,调控影响花序发育基因的时空表达,组合相关优异等位基因,更有利于优化水稻穗型;在驯化过程中,穗型受到选择,水稻花序结构调整为更有利于增加小穗数量的结构。有关水稻花序发育影响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穗型遗传改良,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对影响水稻花序发育过程中各因子进行梳理,并对其在调控花序结构过程中的路径进行概括,水稻作为模式作物对其花序结构遗传调控网络的研究,为禾本科作物花序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0.
将生长到第十天的苎麻幼苗,自根毛区至子叶节作连续横切面镜检,观察苎麻根一茎过渡区初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柱鞘以内,成熟区为二原型初生木质部,呈直线排列;在下胚轴中、下部,后生木质部侧向发展,韧皮部左右延伸;在下胚轴中、上部,髓部开始出现,初生木质部分化顺序为内始式;近子叶节横切面,髓扩展为圆形,分立维管束出现,已转变为典型茎的初生结构。这个转变过程与传统的先分割,后扭转、再靠合直至达到180°的模式图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