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72篇
  277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71.
为探究表土替代材料不同夹层位置对风沙土水分入渗和蒸发过程的影响,以风沙土和由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和腐植酸5种材料重构的表土替代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设置3种不同夹层位置(T1、T2、T3,分别距离土表5、10、15 cm),以传统均质土壤剖面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夹层位置对入渗率、湿润锋运移、累积入渗量、累积蒸发量及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K、T1、T2、T3处理的平均入渗率分别为3.714、0.238、0.182、0.271 mm·min-1,入渗率随着夹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湿润锋在土柱中完成运移时,CK、T1、T2、T3处理的入渗时间分别为56、860、1 190、810 min,即随着夹层深度的增加,入渗时间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累积蒸发量分别减少13.57%、9.83%、9.52%,即累积蒸发量随夹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水分蒸发损失主要来自夹层上部和下部风沙土,夹层部分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小。Kostiakov入渗模型和Rose蒸发模型拟合的R2均在0.91以上,说明两种模型适合描述含表土替代材料夹层土壤水分入渗及蒸发过程。研究表明,在风沙土中10 cm深度处夹15 cm厚度的表土替代材料层,是西部露天矿区排土场土壤剖面重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72.
为探讨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1960-2001年65个气象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以及GIS 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42 a来整个珠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79 mm/a。四季中,夏季(6-8月)与秋季(9-11月)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12月-次年2月)和春季(3-5月)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春季下降最为显著;就各月份而言,除6、11、12月  相似文献   
873.
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采用矿化度分别为5,10,30,50,70,90 g/L的咸水灌溉黄河三角洲0~40 cm土壤,获得不同盐分梯度的盐渍土处理,依次标记为处理T1—T6,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的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比试验初期降低了80.0%~95.8%,表层含水率的降低幅度随着含盐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表层电导率分别增加135%~330%,且蒸发前期表层电导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及电导率分布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表层0~2 cm比3~6 cm土壤含水率低了8.3%~30.5%,土壤电导率则高了82%~196%,且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盐分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强,表层与深层土壤含盐量差异逐渐增大.蒸发过程中,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处理T1—T6的平均蒸发强度为3.5×10-4,3.5×10-4,3.4×10-4,3.2×10-4,3.0×10-4和2.7×10-4 mm/d,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为26.13,26.20,25.50,24.26,22.50和20.58 mm,且蒸发前期各处理的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及累积蒸发量均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蒸发前期.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可影响土壤剖面含水率与电导率分布以及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  相似文献   
874.
为研究生物炭不同应用模式对盐碱土水盐调控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桶栽模拟试验,生物炭以2种物理状态(粉状和杆状)、3个添加量(1%,3%和5%质量百分比)分别作为覆盖和添加物,以不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干播湿出”条件下,FF(粉状覆盖)、GF(杆状覆盖)处理小麦出苗率分别为对照(CK)的7.33~9.00,3.00~3.33倍;FH(粉状混合)、GH(杆状混合)处理的出苗率较CK分别提高66.67%~166.67%,33.00%~367.00%。FF、GF处理的株高大幅提高,较CK分别提高21.52%~34.55%,24.54%~40.48%;FH、GH处理的株高小幅提高,较CK分别提高-1.35%~12.22%,3.76%~8.59%。不同应用模式的灌后含水率差异明显,FF处理的表层土壤较CK提高0.31%~15.58%;而G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较CK下降0.40%~7.65%;FH、GH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7.33%~18.61%,1.33%~18.38%;蒸发后FF、GF处理的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4.34%~45.38%,27.08%~53.22...  相似文献   
875.
为揭示影响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波动的环境因子,依据甘肃省定西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87—2011年春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文献收集(1993—2013年)获得的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关系资料,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变动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春小麦产量与5月及主要生育期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负相关关系受播前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播前土壤水分含量越大,在相同大气蒸发力条件下,春小麦产量越高,反之亦然。春小麦产量与5月份降水量以及播前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量相同,播前土壤水分含量越大,产量越高,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主要生育期大气越干燥,产量越低。有效供水量可以解释60.4%的产量变率,耗水量可解释93.4%的产量变率,温度并不会对研究区春小麦产量变动造成直接影响,其通过空气饱和差影响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76.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计算公式很多,各公式所需参数各异,为寻找一种所需资料少而又精度较高的替代方法,选用1998年FAO-56分册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Hargreaves、Irmark-Allen等6种方法分别计算海河流域10个典型气象站30 a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以PM公式为标准,对其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个站点中除了五台山地区,Hargreaves与FAO-24 Radiation 这2种方法更接近于PM方法的计算结果,其误差较小,在海河流域缺少辐射和风速  相似文献   
877.
YANG Ye 《干旱区科学》2022,14(8):925-939
In order to cope with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s, the working people in the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have developed a drought-resistant planting method, namely, gravel-sand mulching, after long-term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gravel-sand mulching on soil water evaporation, we selected Baifeng peach (Amygdalus persica L.) orchards in Northwest China as the experimental field in 2021. Based on continuously collected soil water stable isotopes data, we evaluated the soil evaporation loss rate in a gravel-sand mulching environment using the line-conditioned excess (lc-excess) coupled Rayleigh fractionation model and Craig-Gord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plots with gravel-sand mulching is 1.86%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gravel-sand mulching.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s smaller in the plots with gravel-sand mulching than that without gravel-sand mulching. Moreover, the average lc-excess value in the plots without gravel-sand mulching is smaller. In addition, the soil evaporation loss rate in the plots with gravel-sand mulching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lots without gravel-sand mulching. The lc-excess value was negative for both the plots with and without gravel-sand mulching, and it has good correlation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verage temperature, input water content, and soil water content. The effect of gravel-sand mulching on soil evaporation is most prominent in August. Compared with the evaporation data of similar environments in the literature, the lc-excess coupled Rayleigh fractionation model is better. Stable isotopes evidence shows that gravel-sand mulch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oil water evaporatio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water-saving methods in arid areas.  相似文献   
878.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  相似文献   
879.
高昊辰  焦爱萍  陈诚  刘广明  张凤华  王秀萍 《土壤》2021,53(5):1057-1063
盐渍土壤通常因盐分含量大、pH偏高、结构差、水盐运动强烈等原因,植物难以生长。本研究选择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壳聚糖(Chitosan,CTS)、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HEC)等3种高分子化合物,以土壤表面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的方式,研究了高分子化合物膜对盐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3种高分子化合物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显著抑制土壤盐分的表聚,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对比发现:PAM 20 kg/hm2、CTS 80 kg/hm2、HEC 80 kg/hm2的用量下的土壤抑蒸控盐效果最佳,盐渍土表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对盐渍土壤改良利用具有确切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