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6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龚峥 《桉树科技》2010,(2):18-22
通过诱导桉树抗寒速生优良无性系GY66植株生根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系列培养基进行程序培养诱导组培苗生根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诱根培养方法,根诱导率可从30%~40%提高至90%左右。研究的初步结论认为:难生根桉树品系的植株在萌发不定根的过程中,极性反应是决定根器官能否发生的重要原因,经过调节极性表现的系列培养可以提高植株极性反应的水平,调整生理反应的同步性,由此达到提高生根率的目的。预计这种程序培养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难生根桉树品系的组织培养快繁育苗。  相似文献   
42.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333株/hm2(1m×3m),5000株/hm2(1m×2m)和10000株/hm2(1m×1m)3种不同密度的赤桉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密度较小的林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树高、胸径和叶面积均居首位;而密度>5000株/hm2的林分生长状况很差.从小到大3种密度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80.653m3/hm2,55.927m3/hm2和44.541m3/hm2.单株林木生长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胸径分别为8.68cm,4.80cm和3.97cm,树高分别为9.46m,9.07m和7.22m.因此,干热河谷区的赤桉造林密度不应>3333株/hm2.  相似文献   
43.
1994年4月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雷达站坡地上对人工赤桉薪炭林进行砍伐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保留10cm,30cm,50cm伐桩,不砍伐的作为对照。1995年3月对薪炭林产量的5个性状(地径、树高、萌条数、冠幅以及换算出的材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砍伐后伐桩的萌枝产量是未砍伐的40.85倍;各处理中保留30cm伐桩的萌枝产量最高,是对照的43.58倍,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幼年赤桉胸径与冠幅、树高、材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试验地的1470株赤桉进行树高、胸径、冠幅的测量,并计算出样木的单株材积。把胸径分别和冠幅、树高及株材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用SPSS软件对所选模型进行曲线估计。结果表明:其中幂方程的 R2最大,F 值亦为最大,说明赤桉胸径与树高的幂关系显著,可确定赤桉胸径与树高的最优回归方程为H=1.804D0.673。胸径—冠幅,胸径—材积的最优模型分别为CW=0.674D0.561,V=0.0001614D2.341。分别对3组最优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预测误差均在±3%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估算立木树高、冠幅、材积。  相似文献   
45.
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耐逆境等众多过程,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WRKY在赤桉中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赤桉与AtWRKY50高度同源的一个WRKY基因EcWRKY50,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高级结构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EcWRKY50基因全长为585 bp,包含一个48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9个氨基酸,该基因蛋白分子量为18.187KD,理论等电点为5.45。该蛋白含有一个WRKYGKK的保守结构域和C2H2结构域,属于GroupⅡc成员,很可能在细胞质中起转录和转录调控的作用;并对该蛋白进行了同源性分析。这些研究为该基因功能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47.
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永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寒害天气。灾害过后,调查了东安县种植的赤桉组培苗受冻和冻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了赤桉组培苗种植后的耐寒性和冻后恢复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是永州市罕见的寒害天气,所有引种的桉树幼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赤桉组培苗幼林受冻程度较轻,冻后恢复较快,类似2004年冬季的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没有影响。根据永州南桉北移造林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桉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赤桉苗木进行3个水分胁迫强度,4个水分胁迫循环周期的试验,研究其对赤桉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和次数对赤桉苗木生长、生物量极其分配的影响显著,赤桉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水分胁迫梯度和次数的加大而增加;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以间隔10天浇水的处理为最佳的水分胁迫梯度,第二循环周期为最适胁迫周期。  相似文献   
49.
《Southern Forests》2013,75(2):107-111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develop calibration models for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kraft pulp yield (KPY) and lignin in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Leucaena leucocephala.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cross-validation is 0.90 for KPY and 0.95 for lignin prediction, while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for cross-validation for KPY and lignin prediction are 1.46 and 0.77,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with 37 samples of E. camaldulensis and 18 samples of L. leucocephala.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for KPY (1.53) is higher than for lignin (0.77). The method is rapid and can be used for screening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相似文献   
50.
A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seven-month-old plantlets, of the clone 2814 of Eucalyptus grandis × E. camaldulensis Dehnh. hybrid and of the clone 2798 of E. grandis × E. robusta Sm., subjected to sublethal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imposed drought, leaf water potentials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decreased, while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a maximum during the onset of water stress, and then declined. Stomatal closure coincided with or preceded maximum ethylene production. A saturation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occurred between clones with clone 2814 appearing to be a drought avoider and clone 2798 a drought toler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