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运用我国160站月平均气温、NCEP/NCAR再分析和NOAA海温资料,结合1979-2011年我国1月地面气温年际异常变化可能机理,对比分析了2008与2011年1月气温异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2008年1月属典型低温年,2011年表现出相反的北大西洋涛动(或北极涛动)住相异常,但在亚洲中高纬度地区这2年的环流异常均与典型年一致,即高空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地面贝加尔湖南侧气压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区域环流异常是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异常的主要环流系统,NAO则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气温的重要因子;正是由于NAO的反位相异常使得2011年1月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偏低.2008年1月欧亚中高纬环流异常受平流层扰动的影响,在前期9月就有明显的异常反映,但2011年前期平流层的环流与2008年及典型冷年前期情况相反,表明2011年我国1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来源平流层.前期7月热带西印度洋、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后期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环流有较好的关系,上述区域海温异常对应后期1月从北大西洋到亚洲中高纬出现与我国气温密切相关的NAO型遥相关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水泥电杆规格、传统搬运栽杆技术要求和方法及其不足的基础上,以叉车车身为基础,对专用的栽杆工作装置进行总体和主要机构设计.工作装置主要由夹持装置、旋转盘、提升机构(门架装置)、垂直度调整机构组成.水泥电杆搬运栽杆机的工作过程由装夹、提起、水平移动、提高、旋转、对准、扦插等组成,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水泥电杆搬运栽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与应用适用于散叶烘烤的无缝悬挂烟夹。[方法]通过烘烤试验对无缝悬挂烟夹进行验证。[结果]与传统挂竿相比,烟夹单炕用于夹烟、装烟、卸烟、解烟的用工比挂竿减少3.00个;单炕技改成本增加10 300.00元;单夹装烟量增加1倍,单炕装烟量提高34%;干烟耗煤量减少0.31 kg/kg,干烟耗电量减少0.14(k W·h)/kg,能耗成本减少0.22元/kg;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黄烟比例、均价分别提高了4.74%、0.58%和1.08元/kg;烤后烟叶淀粉降低1.92%,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结论]该装置改善了烟叶烘烤质量,可实现烘烤环节中减工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
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旱灾是冬小麦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小麦受干旱的历史影响及变化情况,这对合理指导冬小麦生产的减灾、防灾,稳定冬小麦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该研究采用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1962-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中国近50a来冬小麦受旱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62-2010年中国冬小麦因干旱造成的潜在产量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下降趋势。2)在过去近50a里,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这主要是受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受旱程度增强的影响。3)中国冬小麦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中国降水的副热带高压、北极涡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前一年10月-当年5月)的副热带高压系列指数与中心的相关关系表现显著,而生长季同期和生长季前期(前一年6月-前一年9月)的北极涡系列指数与中心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冬小麦生长季同期北半球的西太平洋副高、印度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强度偏强、范围偏大时,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位置将会偏西;当北极涡在冬小麦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大偏强时,中国冬小麦潜在产量损失中心将偏南,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应用C语言编程实现架空送电线路(简称架空线路)导线机械计算,讨论了状态方程求解方法的选择。通过运行程序可输出弧垂表格和应力弧垂表格,提高了架空线路工程设计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施工角度,详细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现浇框架柱施工质量的原因。并且介绍了防治措施,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上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对6种杀菌剂 (代森锰锌、多菌灵、嘧霉胺、嘧菌酯、啶酰菌胺及氟啶胺) 的敏感性,并就其适宜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筛选,同时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米根霉孢子萌发和烟叶霉烂病均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活性最为明显的是氟啶胺和啶酰菌胺,其EC90值分别为0.67 和1.53 mg/L;其次为代森锰锌和嘧菌酯,15.16和17.66 mg/L;最弱为嘧霉胺和多菌灵,71.87和81.96 mg/L。对烟叶霉烂病防效最好的为嘧菌酯,50 mg/L处理的防效为85%;其次为啶酰菌胺,200 mg/L处理时防效为83%;氟啶胺的防效较差,1 000 mg/L处理时仅为48%;而代森锰锌、多菌灵和嘧霉胺在最高使用剂量 (分别为4 000、800和800 mg/L) 时防效均低于20%。病原菌保存方法筛选结果表明,保存后米根霉的孢子萌发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 ℃保存于20%甘油组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0%;4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36%;4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和 –20 ℃保存于20%甘油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均低于20%;20 ℃保存的孢子干样萌发率为11%;–20 ℃保存的孢子悬浮液萌发率为6%。研究结果可为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治和米根霉孢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第三方物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理论以及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概念,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结合广西某地区经济的实际和其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进行了第三方物流产业在该地区发展的环境分析.阐明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拉动区域经济、阔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讨性地提出了构建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有关建议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物流经济的作用和现状,从"增长极"理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物流经济是基础条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扩展物流业务,规范物流市场;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Commercial pole production in linear agroforestry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ile the stems of upperstorey tree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have many uses such as firewood and fencing, it remains true that one incentive for growing upperstorey trees is the anticipated income generated by selling commercial quality poles. Three hundred and ninety-one poles representing 15 tree species grown under linear agroforestry conditions at four sites in Uganda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length, diameter and taper of their poles. At the time of harvest, the trees were 41 months old. Although the poles varied in size and shape, none conformed to the standards observed in the commercial pole market in Kampal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near agroforestry systems are unlikely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commercial poles in a short time although they have other uses.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pole production in these systems requires low cost management practices. New research designs and hypotheses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commercial pole production. They must consider trials with larger plots, longer duration and vary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side pruning, spacing, coppicing and pollar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