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49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66篇
  369篇
综合类   36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成都平原是中国水旱轮作发源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水旱轮作两熟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样化的水旱轮作和旱作模式。[目的]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方法]运用DEA-Tobit 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郫都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3.
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验区重盐碱荒地实施引淡水淋盐降低耕层土壤全盐量、增施有机肥减轻盐害、农田覆盖减少蒸发、种衣剂和“开大沟、留大背、浇大水,沟内集中施用有机肥、NP肥”植棉法等10项农业综合技术,使耕层土壤全盐量明显下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4.5%提高到21.0%,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6345kg/hm2增加到1.253万kg/hm2,粮食总产量由785万kg增加到1816万kg,人均收入由628元增加到1425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对松嫩平原玉米带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玉米带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框图,并对各库的状态变量和反映各库之间关系的生态转移参数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05.
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多通道能流系统,不能简单地用营养级将其组分进行划分。这种多通道结构在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当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进行补救,不致使系统崩溃。在生长季节里鲢和鳙分别由碎屑同化的能量占各自总生产力的46%和63%,碎屑食物链在池塘鱼类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草牧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二者相互平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用下间作黄麻和苏丹草在不同树龄阶段的林木生长情况和作物产量,结果发现5-6a树龄时的林农复合系统具有树木的偏利作用,而6a树龄后的树木对农作物有偏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为保护黑土资源并使其可持续利用,基于ASTER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估算了黑土有机质含量,利用决策二叉树方法和DEM数据等提取了黑土信息。结果表明:基于ASTER数据可快速有效地提取黑土信息;当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低于2%时,估算有机质的模型精度受到土壤反射特性的制约而误差较大;在GIS支持下充分利用辅助信息可提高黑土的提取精度,使提取的黑土信息更准确可靠;根据研究得到松辽平原黑土带北起黑河市,南至昌图县,现有黑土总面积51 360.15 km2,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黑土面积依次递减,分别是35 3  相似文献   
108.
丁红  刘东  李陶 《农业工程》2010,(12):84-88
针对现有的旱情评价方法容易出现评价等级离散和结果不易分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的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同时采用自适应人工鱼步长和拥挤度因子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改进,克服其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三江平原红兴隆分局为例,选用降雨距平百分率、Z指标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3个指标综合计算投影值,建立了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投影寻踪旱情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避免了单项指标评价的不相容性,用于区域旱情评价是切实可行的,为旱情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准确监测其冬小麦种植面积及其变化对粮食产量预测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土地利用产品所估算的小麦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均存在较大分歧,不能有效反映出冬小麦的长期变化特征。该研究结合作物物候特征和已有小麦专题数据产品,首先构建动态阈值决策分类算法,以降低传统方法在阈值设定和样本筛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而分析了2003—2022年华北平原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研究提出的动态阈值决策分类算法能准确地提取冬小麦面积,平均总体精度为93.44%,且与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2003—2022年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变化类型差异较大;3)研究时段内,持续种植冬小麦的耕地面积仅占各年份种植范围总面积的5%,种植次数低于10 a的面积占比达55%;4)河北中南部、山东省西部和河南省中北部冬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京津冀地区以及山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变化相对频繁。该研究可为大尺度冬小麦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视角,并对科学制定耕地调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河网地区多城市密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网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网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网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网河流生态修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研究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的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