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52篇
  31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王育鹏  张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74-5076,5237
[目的]研究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zukiae)对寄主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豆链格孢菌对寄主白三叶草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株相比,感菌株株高矮小,单株鲜重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株的83.27%和47.06%;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破坏了叶片膜结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感菌9d后,处理组是对照组的1.33倍;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下降,感菌9d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34.70%和45.00%。[结论]了解了胁迫条件下白三叶草的生长情况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变化进程和变化规律,为探索白三叶草对豆链格孢菌的抗病机制及其抗病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RAPD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22个,对西南区16份抗性较强、坪用价值较高的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6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46条,多态性比率为91.45%,表明野生马蹄金植物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采用UPGMA法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3处把马蹄金材料分为4类,部分地理上相近的马蹄金种质资源被聚在了不同的大类中,分类结果能将优异马蹄金材料区分开来,与景观价值评定较吻合。  相似文献   
53.
三叶草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技术对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白三叶 (T.repens)、杂三叶(T.hybridum)及白三叶中的叶型变异植株共11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对引物共产生了42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3.8%。7份白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55~0.927,平均相似系数为0.854,白三叶叶型变异植株有特异性条带出现;3份红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57~0.837,平均相似系数为0.791,说明白三叶和红三叶种内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间聚类表明,杂三叶与红三叶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表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用于三叶草的种间种内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4.
以白三叶(Trifoliu mrepen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浸时间、育苗基质类型、不同浓度赤霉素与硝酸钾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24h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未浸种的相比发芽率可提高10%-13%;基质类型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较适合的催芽浓度与育苗基质组合为50mg·L-2赤霉素、0.2%硝酸钾、园土∶沙∶泥炭土=2∶1∶1,平均发芽率达31.67%,平均萌发活力指数达42.212。  相似文献   
55.
栽培草地稳定性是近年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草地抗杂草入侵是其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刈割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杂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入侵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异质化程度及其相关范围变化比较明显。变异函数的基台值(C0+C)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最高(12.530),对照条件下次之(4.751),轻度刈割条件下较低(4.557),中度刈割条件下最低(3.149)。变异函数的相关范围(A0)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空间相关范围最大(1 004.1 cm),中度刈割条件下最小(122.1 cm),轻度刈割 (161.9 cm)和对照(219.1 cm)条件下居中。空间变异比分析表明,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主要部分(50.3%~93.5%)。空间分布格局图(Kriging map)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杂草地上生物量格局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6.
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B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以L-精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L-α-丙氨酸为菌核形成最佳氮源;p H5.0~10.0适宜菌丝生长,p H 6.0菌核产量最高;半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利于菌核形成。药剂敏感性研究表明,病菌对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咯菌腈、多粘类芽孢杆菌、唑醚·代森联、异菌脲和多菌灵的敏感性较高,EC501.0 mg/L,EC905.0 mg/L,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57.
紫茎泽兰浸提液对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被我国列为16种有害外侵物种之首,在西南地区大规模侵入草场、农田、森林,很有必要了解其化感效应,研发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试验以广泛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州的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比较了新鲜(extract of fresh E. adenophorum, EFA)和腐熟紫茎泽兰的浸提液(extract of composed E. adenophorum, ECA)对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明确这种外侵植物对草场植被的危害作用和腐熟处理效果。随EFA浸种和培养浓度的提高,不同程度地抑制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当浓度达到100 mg/L EFA时,牧草根毛消失,根尖向上卷曲,离开EFA,根尖发黑,甚至死亡。相反,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高温纤维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p.)组成的混合菌剂腐熟紫茎泽兰后,ECA提高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促进幼苗生长,其最大增幅达到21.11%(种子发芽率),24.12%(苗高)和22.48%(生物量)。此外,用100 mg/L EFA浸种和培养牧草幼苗,抑制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肌醇磷酸盐水解,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磷,以及幼苗中的叶绿素、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ECA则相反。这可能是EFA抑制(或ECA促进)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因此,EFA含有对牧草有害化感的物质,抑制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腐熟紫茎泽兰可降解毒素,刺激牧草种子发芽,促进幼苗生长,实现紫茎泽兰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源。  相似文献   
58.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进行包衣。结果表明,上述牧草分别按1:40,1:60,1:70,1:90包衣促进萌发效果最好,且无霉变现象。前3种牧草与对照相比,苗长分别增加15.86%,10.26%,18.08%;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15.66%,42.49%,97.26%。因此该种衣剂可按适宜包衣剂量对这4种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9.
3种牧草不同搭配方式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牧草不同搭配方式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为入侵杂草胜红蓟的防控提供植物种和替代控制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将白三叶、杂交甜高粱、杂交狼尾草3种牧草两两等比例搭配后与胜红蓟按2∶1混种,建立3种不同的替代控制方式,动态监测各群落(种群)植物、土壤微生物指标,评价3种牧草两两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白三叶、杂交甜高梁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2种牧草株高严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真菌增多,细菌、放线菌减少;白三叶、杂交狼尾草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2种牧草株高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变大,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真菌增多,细菌、放线菌减少;杂交狼尾草和杂交甜高粱等比例搭配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杂交狼尾草株高不受阻,但杂交甜高梁株高严重受阻,牧草相对盖度占优,Simpson指数变小,Shannon-wiener指数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土壤细菌增多,真菌、放线菌减少.总体来看,白三叶和杂交狼尾草可以等比例搭配作为胜红蓟替代控制材料,且替代控制效果较好;白三叶和杂交甜高粱、杂交甜高粱和杂交狼尾草不宜等比例搭配作为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材料.  相似文献   
60.
对河南省豫东地区主要城市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进行调查,以期为豫东地区白三叶草坪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调查鉴定结果表明,豫东地区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包括13目41科93种,其中害虫种类67种,天敌25种,杂食性昆虫1种。害虫的优势种包括中黑盲蝽、大豆蚜、烟粉虱、花蓟马、棉尖卷叶蛾、暗黑鳃金龟、黄斑跳甲、甜菜夜蛾等,不同季节优势种不同,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