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4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59篇
综合类   48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01.
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生材于常压下,汽蒸1、2、4、8、16、32、49、64、96h,试样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汽蒸是落叶松成材干燥工艺中十分有效的预处理工序,不仅能除去影响落叶松木材气体渗透性的树脂类物质,同时还能除去影响落叶松木材液体渗透性的水溶性物质,这种水溶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阿拉伯半乳聚糖。汽蒸过程中木材的酸度逐渐增加,同时材面颜色亦随之变深。汽蒸过程中综纤维素含量稍有下降,木素含量略有增大。试样中LCC价键断裂程度加深,少量降解程度大的低聚合度级份的半纤维素由材面溶出,其它级份的半纤维素亦有不同程度的水解降解。为了彻底除去树脂中的挥发性成分,汽蒸处理时间不应少于4h。  相似文献   
10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研究缺乏长期定位资料的状况,对东北东部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一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取不同密度经营指数(近似0.7、0.8、0.9、1.0、>1.0)进行了间伐,并长期记录其生长状况,研究其间伐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到达成熟期时,样地内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是随着经营密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即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的平均胸径越大。而不同的经营密度指数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适宜采取的经营密度指数为0.7、0.8。  相似文献   
10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下及其材性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木材解剖特征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提出了适合木材解剖牲的图象处理分析方法。对木材解剖特征灰度图象的二值化处理过程中,最佳阈值的判定与选择、图象质量的改善等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测量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分子的几何尺寸,如管胞的径向和弦向外径和内径,管胞的壁厚,以及生长轮内木材的胞壁率等,并对管胞分子的边缘进行检测。得出了  相似文献   
104.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5个不同产地的兴安落叶松种子进行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的分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种子EST、MDH和POX同工酶谱均存在3种类型,这是该树种在进货的历史长河中对环境的适应,且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在用同工酶法鉴别该树种时,应考虑因产地不同而可能引起同工酶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5.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106.
ABT生根粉6~#和8~#在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ABT生根粉 6# 、 8# 在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上的应用研究结果。 1999年 5月用ABT生根粉 6# 、 8#对华北落叶松种子浸种处理 ,于 7月 5日、 7月 2 0日 ,在苗木生长旺期喷叶两次 ,并以清水做对照。同年苗木生长结束后 ,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用ABT生根粉 6# 2 0 / 溶液浸种 2h ,于苗木生长旺期 ,再以 10 / 溶液喷叶两次 ,对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丛生物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的成熟林、郁闭前不同阶段的林分及郁闭后不同年龄阶段林分林冠下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5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和根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灌木枝、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151、P=0.640、P=0.162);不同林龄的未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0),而在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614);不同林龄的郁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0),而在草本地下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468)。给出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灌木叶、枝、根和草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08.
立地条件对长白落叶松养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立地指数为11(差)、13(中)和17(好)的长白落叶松人工幼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例,对其根(粗根边材、粗根心材、中根、小根)、树干(边材、心材)、枝(新鲜树枝、立枯枝)、树皮(新鲜树皮、死树皮)和针叶进行了养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根(l≤2cm)、活枝、针叶中氮的质量分数,以及粗根(l≥5cm)、树干边材、针叶中磷的质量分数,和活树皮中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分别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他器官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无显著差异;树干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树干心材,而粗根心材和粗根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方面无显著差异;新鲜树枝和新鲜树皮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立枯枝和死树皮;小根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中根(2相似文献   
109.
根据树轮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选取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针叶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树轮密度实验流程,对Dendro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得出落叶松校正系数为0.761.通过与单芯校正系数的比对,发现在大样本量的条件下,采用此校正系数对树轮密度值进行校正,产生的误差很小,并通过实验获取的密度数...  相似文献   
110.
通过GC-MS顶空进样的方法测定油松、落叶松、马尾松和黄山松树皮的挥发性物质,显示α-蒎烯和β-蒎烯是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的主要成份;单一树皮饲喂证实红脂大小蠹对4种树皮均能钻蛀取食;嗅觉行为实验和取食趋向实验比较红脂大小蠹对4种针叶树树皮的行为趋向,结果表明4种树皮间存在差异性:对油松的选择趋向性最为明显;其次是落叶松;对马尾松和黄山松的趋向性较弱。4种松树树皮的挥发性成份的分析结果与红脂大小蠹对其的选择趋向性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