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12块杉木人工中龄林标准地试验所得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了施肥、抚育间伐、施肥 抚育间伐3种抚育措施对杉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中龄林的生长量影响最大,是杉木人工中龄林经营管理的较佳措施,从而为杉木人工中龄林的集约经营管理模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2.
在我国长江以南杉木产区的一种织叶蛾危害杉木的球果和种子。经研究为Macrobathra属一新种,命名为杉木球果织蛾MacrobathraflavidusQianetLiu.这个种与日本产木包树织蛾MacrobathraquerceaMoriuti,1973相似[1],但在雌,雄外生殖器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
在广东省八一林场试验点,对来自全国11个种子园组的110个杉木优良家系的苗高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组间,7月初以前存在显著差异,以后差异不显著;家系间从6月1日起始终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比较,91.82%的家系优于对照,经LSD法检验,有39.02%和26.33%的家系分别达较显著和显著水平;9.09%达极显著水平;1年生苗高生长在生长的前期与后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10月中下旬起,秩次相关系数高且趋于稳定,达0.862~0.912.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5.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6.
史喜兵  刘杰  孙毅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57-16658
通过引种试验,认为红茴香有良好的观赏性,抗寒性较强,在郑州地区能够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7年平均苗高187 cm,地径平均4.8 cm,播种繁殖出苗率不高,扦插繁殖困难。  相似文献   
87.
Two new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named kirmanoic acid (1) and kurramanoic acid (2)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chloroform-soluble portion of the whole plant of Nepeta clarkei Hook.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new compounds were as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1H and 13C NMR spectra including two-dimensional NMR techniques such as COSY, HMQC, and HMBC experiments. Kirmanoic acid (1) was investigated for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CNS depressant activities. Interestingly kirmanoic acid (1) showed strong analgesic activity than standard drug in acetic induced writhing and formalin tests. Similarly kirmanoic acid (1) also showed strong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han its standard drug. The gross behavioral study of kirmanoic acid (1) revealed that it exhibited mild CNS stimulant and muscle relaxant in the mice. Compound 1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in Locomotor activity and possesses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相似文献   
88.
综述了八角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及每年开花结果次数和果熟时间,归纳其主要营养元素在八角叶、花、果等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及体内养分平衡特征方面的国内研究进展,对八角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含量进行讨论,认为很有必要从物候动态变化层面进行研究,以期能观测到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随物候变化的规律,对八角施肥作业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9种优势木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以精确评价山地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方法】基于福建邵武卫闽林场连续观测26年的杉木密度试验林数据,比较最高株法和分层法2类共9种优势木选取方法对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立地指数的影响;分析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的影响,并以林分蓄积作为评价立地质量的依据,对9种方法所确定的优势高与5,10,14,20,24和26年生时杉木人工林的林分蓄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分层法所确定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明显优于最高株法;选择的优势木株数相同时,最高株法所确定的立地指数均高于分层法;随着林龄的增加,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影响的差异逐渐减小,24年生时林分蓄积趋于相等;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蓄积与9种方法所确定立地指数的相关性均逐渐增大,从10年生起达到显著水平,20年生起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6年生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以20年生作为杉木人工林林分的基准年龄,此时采用分层法确定的优势高与林分蓄积的相关性均优于最高株法,且此时采用9种方法确定的优势高与26年生时的林分蓄积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结论】选择20年为基准林龄评价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是合理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对山地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有重要影响,分层法确定的优势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更均匀,同时考虑野外调查时的便捷性,推荐采用分层法中的5株法和固定6株法来选择山地林分中的优势木。  相似文献   
90.
八角茴香精油的杀虫活性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报道了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化学成分。使用剂量为50mg/L的精油进行熏蒸,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成虫24小时内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剂量为10mg/L的处理死亡率仍达80.6%。但在有储粮的条件下熏杀效果较差。使用剂量为0.1%(w/w)的精油处理小麦或全麦粉,可完全抑制赤拟谷盗、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的种群繁殖。黄粉虫的中期卵对八角茴香精油最敏感。使用800μg/cm~2的剂量处理,对赤拟谷盗的忌避率最高,处理后第8周仍达55.6%,采用GC—MS法分析了八角茴香精油的化学成分,检出了35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2个成分的化学结构,结合生物活性测定,明确此精油的主要杀虫成分为反式一大茴香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