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为提高山核桃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针对目前我国山核桃高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款手自一体式山核桃采摘机。文章阐述了该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并对偏心轮机构进行数学建模与分析计算。应用ANSYS对果树进行自由模态响应分析,初步确定山核桃树采摘的频率范围为7~20 Hz。根据山核桃采摘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对果树的采摘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果实采摘率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振动频率为22 Hz时,采摘率为95.1%;为了提高采摘率且尽可能减小芽枝和果树的损伤,建议控制采收频率为16~18 Hz,此时果实的平均采摘率为83.9%~88.0%。未采摘的果实通过人工或机械二次采摘。  相似文献   
82.
薄壳山核桃品种果质性状变异及选择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地区引种的21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果实单果重、出仁率、出油率,果型指数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均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明显的改良潜力.相关分析未发现性状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状改良,由综合坐标评定法选出Mahan,Wictita,Sioux,Pawnee,Elliott,Shawnee等6个优良新品...  相似文献   
83.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自然授粉后10周的幼胚为外植体,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主导因子(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影响体胚萌发的脱水处理时间进行了比较;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幼胚脱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及体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幼胚胚轴和子叶接种在基本培养基1/2 MS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45.3%。接种于基本培养基DW中的幼胚体细胞胚诱导率显著高于其它培养基处理,达16.7%。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培养基添加1.0 mg · L-1 6-BA和0.01 mg · L-1 picloram(氨氯吡啶酸)组合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48.6%;而1.0 mg · L-1 6-BA与0.001 mg · L-1 picloram组合,体胚诱导率最高,为23.6%。体细胞胚发生方式属于间接体胚发生。用饱和Ca(NO3)2 · 4H2O对体胚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处理3 d后萌发率为39.03%,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余处理。将脱水处理后的体胚接种至WPM基本培养基中,光照条件下培养,10周后可长成具3 ~ 4片真叶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4.
概述了山核桃在富阳市的分布及适于山核桃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后,分析了山核桃未来的市场情景,进而提出今后发展出核桃的规模与范围及冬挖、伏铲、春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培养山核桃的科学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5.
根据山核桃生长习性,应用塑料簿膜覆盖技术进行山核桃小拱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小拱棚育苗具有苗木质量好、出圃率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山核桃育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86.
山核桃嫁接育苗成活率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山核桃成年树接穗,本砧嫁接,成活率在41%以下,而苗木枝条为接穗则可达90%-93%,但缺少实用价值;化香砧和山核桃成年树接穗成少率为84%-88%,但保存率低,存在不亲和现象。分析认为:山核桃形成层薄,髓心大和单宁含量高对嫁接成活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导因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随母株年龄增长和穗条在枝干上分枝级数增加,穗条生活力衰退,愈伤组织形成所必需的内源激素含量减少,影响到愈伤组织产生的速度和数量,致使成活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穗母树强度更新修剪,施行螺旋状环切一圈手术,嫁接时大棚设施育苗和穗条激素处理等思路,旨在增强接穗活力和改善愈合环境,以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参10  相似文献   
87.
对5个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吉泰盆地的物候期进行观测,并连续两年对其成活率、保存率与形态指标生长量及虫害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不同核桃品种之间的物候期存在差异,芽萌动期极差值最大,其次为芽开裂期、展叶期;物候期最早的是赣选4号,最晚的则是赣选5号;②赣选2号、4号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赣选2号与4号的树高增长最快,赣选1号树高增长较慢;而地径增长当年不同品种的差异不显著,翌年的差异显著;冠幅面积年均增长量表现为赣选4号>赣选5号>赣选2号>赣选3号>赣选1;③综合比较初步认为赣选4号与赣选2号较适宜在泰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8.
在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分别对采集后贮藏8h、24h、48h、72h的美国山核桃穗条进行含水率测定,并用不同含水率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穗条含水率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穗条采集后贮藏8h含水率为33.45%,嫁接成活率为28.8%;贮藏24h含水率为32.65%,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1.3%;贮藏48h含水率为31.44%,嫁接成活率为43.8%;贮藏72h含水率为31.07%,嫁接成活率最低,为25.0%。穗条蜡封最佳时间为采集后1~2d。  相似文献   
89.
以薄壳山核桃嫩枝为试验材料,分别比较了1、2年生实生苗,3、5年生嫁接苗等4种母树材料、5种不同扦插时间和6种IBA浓度处理的扦插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在全光喷雾试验条件下,树龄、扦插时间、IBA浓度对扦插生根均有显著影响,以1~2年生实生苗上部生长70 d的嫩枝作插穗,使用4 000 mg/L浓度的IBA速蘸处理,扦插生根率最高,为78.34%~82.17%;使用8 000 mg/L浓度的IBA速蘸处理生根效果指数最高,为1.50。  相似文献   
90.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12个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样本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坚果果形系数、平均坚果质量、坚果壳厚、坚果出仁率、核仁质量、核仁脂肪、蛋白质、单位面积(m2)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3.99%为标准,确定了3个反映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样本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样本进行比较,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样本,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符。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