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杨干象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分布于承德等地。幼虫在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食,蛀道深入木质部及髓部,切断树木输导组织,轻者枝梢干枯、风折,重者整株死亡。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杨干象,现将对杨干象的生活史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由于育苗户常在连作苗床或有根结线虫的地方育苗引起的,常见小苗根系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带(染)病苗木引进或种植6~7年,会从杨梅的嫩枝嫩芽开始萎蔫,叶片发黄,嫩枝从上至下发黑,进一步发展至整株树发病或死亡,相邻的杨梅树也会相继发病.检查根系,可见根结突起,有时输导组织发黑,甚至流“黑水”.  相似文献   
33.
棉花受雹灾后,轻则断枝破叶,重则断头光秆,甚至砸伤主茎,造成死亡。由于棉花再生力强,即使枝叶全毁,只要留有叶节,茎部输导组织末受致命损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精心管理,一般都能重新发出枝叶,恢复生长。实践证明:如在7月中旬以前遭受雹灾,只要管理得好,仍然可以取得一定收成。结合当地对受雹灾棉花管理的经验,应主要采取以下措  相似文献   
34.
1983—85年间观察了五个小麦品种地上部伸长节间的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及其与单穗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茎节间维管组织的发育状况因节位、品种、年度气候条件等而异。节间大、小维管束之间在数量上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18)。并证实小麦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与面积和单穗粒数之间呈正相关,但其间密切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5.
柿疯病是严重危害柿树生长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病原菌侵染植物的维管束输导组织,造成输导组织障碍,最终使柿树染病。据观察,柿疯树的病枝发芽迟,  相似文献   
36.
以M系与Y系不同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为试材,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AutoCAD软件统计测量其横断面各组织厚度、主要输导组织的密度及面积,研究M系与Y系1年生枝横断面各组织尤其是主要输导组织解剖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Y系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皮层厚度与木质部厚度显著正相关。Y系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中部导管密度与导管平均密度显著正相关,导管平均密度与导管平均面积显著负相关;M系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近皮部导管面积与导管平均面积显著正相关,导管平均面积与筛管面积显著正相关。苹果砧木品系不同,1年生枝横断面各组织解剖结构间的相关性也不同;Y系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中部导管密度越大,导管平均密度越大,导管平均面积越小;M系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横断面近皮部导管面积越大,导管平均面积越大,筛管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高接换种对核桃枝条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对定植10年的实生砧+‘香玲’进行高接换种‘清香’,以短截更新为对照,成活3年后比较分析1年生枝和根系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接后1年生枝导管密度为76.82 N/mm2,平均长度为39.85 cm,叶片N、K元素含量分别为27.20、7.17 g/kg,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提高了养分运输和树冠恢复效率。(2)更新处理20~40 cm土层根系导管直径为86.55μm,0~20 cm土层根系导管平均密度为149.33 N/mm2,显著高于高接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根系结构。(3)高接后0~20 cm土层根系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比例为0.39,其根系平均长度、直径、周皮厚度分别达到10.64 cm、2.36 mm和70.09μm,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后,光合产物倾向于分配到0~20 cm土层根系。(4)高接‘清香’核桃后,1年生枝和20~40 cm土层根系形成层厚度分别达到36.26、76.4...  相似文献   
38.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属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假眼小绿叶蝉为害的严重性,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起国内就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本文就假眼小绿叶蝉在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39.
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封顶式生长室(STC),研究云南高原湿地优势植物水葱(Scirpus validus)输导组织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降低了水葱的导管横切面周长、导管横切面面积、筛管横切面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但显著增加了水葱的筛管横切面密度。水葱的导管横切面周长、面积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而筛管横切面密度与净光合速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0.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有发生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